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粹京韵之彰显,它们必不可少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国粹京韵之彰显,它们必不可少

来源:文汇报2024-12-24 08:49

  ■记者 李婷

  “由衷高兴为我的这批爱琴找到最好的归宿,期待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的专家、研究者们能尽早让它们重获新‘声’,将京胡艺术的丰厚内涵更好地传承下去。”京胡收藏家楼庄东动情地说。从18岁时母亲为他买下第一把老京胡算起,他的藏琴之路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日前,这位共和国同龄人倾半生心血收藏的70余把京胡传世珍品,被纳入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的艺术档案馆藏。它们涵盖了清末以来各个时期名家的典型用琴,既有被称为“清末胡琴四大家”的梅雨田、孙佐臣、陆彦庭、王云亭的珍贵用琴,也有梅兰芳、谭鑫培的琴师——徐兰沅的用琴和所制之琴,还有为马连良操琴的李慕良用过的珍贵遗琴等。彼时的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就是在这些遗琴的伴奏下,度过了他们精彩的舞台生涯。

  集齐“清末胡琴四大家”珍贵用琴

  国粹京剧之京韵的彰显,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的京胡必不可少。京胡,又名胡琴,个头虽小,简单的琴担、琴筒、弦轸、马尾弓,演奏声音却响亮并且贴近演员的嗓音,是戏园子里当之无愧的重要角色。自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大徽班进京,200余年来,许多流派唱腔是演员和琴师共同创造出来的,京胡撑起京剧唱腔的半壁江山。

  以居“清末胡琴四大家”之首的梅雨田为例,他是梅兰芳的伯父,京胡演奏流派创立者之一,曾任京剧代表性人物谭鑫培琴师。在谭氏传世的唱片里可以听到梅雨田为《卖马》《洪羊洞》等唱段伴奏的真声。京剧界评价梅雨田对京剧乐队“六场通透无一不精”,他的京胡艺术音色纯净,指法、节奏、托腔圆熟,被业界誉为开创了儒雅琴派。

  作为一代宗师的梅雨田,其百年前所用京胡初看尽是岁月印痕,周身斑驳似可见当年舞台上松香飞扬的激越,而琴筒上马尾的槽痕和左手握把处泛红的包浆,则印证了梅氏劲弓柔弦的琴艺风采。“梅琴”相比现代京胡规制明显尺寸小,但仔细端详却可见这把琴的福建黑紫竹琴杆粗细适中,竹节平整而棱线分明,历百余年依然挺拔不躬,实为难得。

  值得一提的是,这把京胡的原收藏者是柳尧章——20世纪中国早期著名国乐团体“大同乐会”的民族音乐家,曾将琵琶曲《浔阳夜月》改编为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在琴筒底部,他手书了“梅雨田(梅兰芳叔父)拉奏的琴”(应为伯父)并留名签。

  京剧史料中有大量聚焦徐兰沅艺术人生的图文资料,可谓艺高声远。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段便是1921年徐兰沅替生病的茹莱卿傍梅兰芳赴港演出,从此梅、徐开启了长达28年的默契合作,为梅兰芳历任琴师之最。他不仅操琴,还制琴、研琴,甚至开设了自己的胡琴铺——竹兰轩。

  本次入藏的徐兰沅遗琴有两把。一把是他20世纪上半叶长期使用的爱琴,见证了梅、徐两位长期合作的大家,如何在台下对戏切磋、编曲创腔,如何在台上心气相通、珠联璧合的艺术风采。另一把是晚年用琴,陪伴徐兰沅走到了人生的终点。这把琴除了琴筒内可见徐兰沅的私印外,更是完好保存了竹兰轩镶竹包筒(窄长条薄竹片直立并排布满琴筒周身)的工艺。京胡自定型以来,镶竹包筒或为京胡最大的改观,这种费时费力的工艺业内少用,市场少见。

  为中国传统乐器学提供重要研究基地

  此次入藏的京胡中,不少出自马良正、史善鹏、吕顺昌、周井千等京津沪的著名制琴铺。这些老铺的兴衰苦乐和名师匠心,让人们看到不同地区文化、水土所孕育的不同京胡制艺特色,体察在时代审美中京胡制艺的历史变迁。那些能够因琴师施艺、因行当配材、因流派调琴的制作师,更是彰显了不一般的乐器文化和制作技艺的底蕴。

  “在看到这批收藏前,我觉得自己算得上是专业出身,但看到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京胡后,发现上海之外的天地那么大,很多对我来讲是空白。”民族乐器专家沈正国感叹,自京剧2010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相关的研究受关注,细分出戏曲服装、舞台美术等多个领域,但乐器研究鲜有人涉足。“200多年来中国京胡的集大成被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一网收入,为后来者提供重要研究基地。”

  “不到20平方米的书房里,摆列着5只展示柜,密密麻麻陈列着他倾注半生心血追索而得的宝贝。这些胡琴凝聚着时代沧桑,是京剧文化的实物见证。”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夏萍回忆她六年前走进楼庄东家的情境,依旧历历在目。收藏家花费了大量心血,单单是集齐“清末胡琴四大家”的琴就花了20年的时间,目前国内可能“仅此一份”。而上海的诚意也打动了收藏家,“有外地机构找过我希望收藏这批京胡,但我决心要留在上海。”楼庄东说,“虽然我的祖籍不是上海,但我生在上海,长在上海,这里是我真正的故乡。”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 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精彩剪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5-07-25 02:55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5-07-25 02:5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利用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
2025-07-24 03:15
在广袤的田野上,每一抔泥土都隐藏着一个微观的奇妙世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2025-07-24 03:15
雄伟的跨海大桥、海中的钻井平台……人类的脚步正延伸向深海。
2025-07-24 03:15
“孙女给我请了一个24小时‘家庭药师’,就在我的手机里。边聊天,边指导我用药,省心安心、方便管用!”视频中的高奶奶高兴地说。
2025-07-24 03:15
“中试”即中间试验,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跨越至生产线的关键桥梁。中试成功与否,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5-07-24 03:15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士团队日前发布“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起气候—树种—立地精准匹配体系
2025-07-23 02:4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团队在一种小麦野生近缘种——冰草中鉴定出一个可调控穗粒数的关键基因AcRR1
2025-07-23 02:40
22日17时37分,随着330千伏玛玉二线结束试运行,330千伏玉树第二回线路工程宣告正式投运。
2025-07-23 02:4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第五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越来越多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2025-07-22 10:35
“对承担国家、北京市6G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企业,给予1:1配套、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2025-07-22 02:35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团队联合相关科技企业,成功研发“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并正式对外发布。
2025-07-22 02: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