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子监风波》:将历史化为一段有说服力的叙事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国子监风波》:将历史化为一段有说服力的叙事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5-01-09 10:11

  历史考证具有克己的美德,谨慎地断定已然,拒绝穿凿附会。而历史书写又充满了裂隙与褶皱,这就有待能够想象当然、测度所以然的艺术创作将其弥合。由光束戏剧和鹰剧坊联合出品、近日在北京人艺小剧场上演的话剧《国子监风波》,正是这样一部在历史裂隙里做文章的作品。

  《国子监风波》取材于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写定的刑典《大诰》中所记载的一则案例——吏部尚书余熂(音同细)与国子监学录金文徵(音同征)告发国子监祭酒宋讷苛待学生,却反被诛杀。剧作以寥寥数语的史料为起点,通过用心捕捉和打磨,让平淡的文字“横生波澜”,化为一段具有说服力的叙事,让迷人的事物潜藏在细节中。本文将以五个关键词管窥全剧之义。

  梦境

  话剧以朱元璋的梦开始。两个双手持面具、颇似在傩舞的神秘人游荡在御座旁,扰动他的梦境。四张面具捉摸不定,它们也许象征古代“四民”(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也许暗示朱元璋为治理权贵和贪污引发的“洪武四大案”。当然,在剧作设定的时间点,郭桓案正在查治中,蓝玉案尚未发生,面具更可能是一种抽象的指涉。这一情节出现了两次,一次在风波发酵前,一次则在平息后。挥之不去的梦境代表不能被违逆的历史规律,也是朱元璋无法克服的心结。他觉得自己一日不得安闲。在他的幻想中,马皇后引述《道德经》之语:“取天下,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但这注定是幻想,并且无法被朱元璋认同。他出身底层,深察百姓疾苦、痛恨贪官污吏,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卑、多疑、掌控欲和攻击性强的性格。而当唯一能给予他温情的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更是彻底成为孤家寡人。这构成了全剧的紧张感。

  在场

  这种紧张感通过演员的“在场”具象化地展示出来。整部剧中,朱元璋一直强势在场,只有在宋讷和金文徵吟诗时才短暂退场——那是两人的精神世界,只有在那里他们才能得到片刻解脱,尽管其诗文仍难以完全摆脱紧张感。在其他角色的主场,如国子监、余熂家中,朱元璋仿佛潜藏于暗影中,默默注视着一切。这恐怕不能仅仅用便于舞台调度来解释,而是有意的设计。一个例证就是,当暗室中的余熂图穷匕见,对金文徵提出逼迫宋讷致仕的计划时,一声惊雷响起,电光照亮朱元璋的身影——难知如阴的帝王心终于在这一刻露出峥嵘。

  朱元璋的无所不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明代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某日早晨,朱元璋询问宋讷昨夜为何生气,并拿出一幅画,上面是他生气的表情。不难想象,在这样严密的监视与钳制下,宋讷们只能委曲求全,心甘情愿地按照帝王心意参与剧中棋局。在这里,必须特别称赞一下这位扮演朱元璋的来自北京京剧院的演员,她以十分扎实的舞台功底,立住了朱元璋的形象。

  棋局

  宋讷在与朱元璋下棋时执白,但在与金文徵殿上对质时则执黑。他执白时可以一退再退,但执黑时则绝无退让之可能。剧中棋局的设计也颇有巧思,正是对权力关系的隐喻。在宋讷和金文徵对质时,两人你来我往,在唇枪舌剑中将棋子移到舞台中间。让国际象棋元素深度参与这部历史剧,固然会造成些许不协调,但这场戏会让你觉得它嵌入的分寸是恰当的,因为棋子只有高下错落、针锋相对,才会富有动感,才会显得美。

  宋、金二人对质时分居舞台左右,朱元璋和余熂居中,不偏不倚,如同裁判。不过我们知道,宋讷实际上在替朱元璋落子。而很快,余熂也露出了马脚。他形同输送弹药般帮金文徵拎出一枚白子,再由后者送到对质前线。这已然犯了大忌。下一场戏回溯余、金暗室密谋,两位演员不得不处理上一场被移到舞台中间的棋子。于是,饰演余熂的演员以一套庄重、颇具仪式感的动作,将所有棋子送回原位。或许,这才是他被唯一允许的行动,即不带感情地维持秩序。与朱元璋的威、金文徵的愤、宋讷的沉郁不同,余熂身上始终跳动着几分狡黠。他显然不具备参与这盘生死棋局的觉悟,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秉持

  真正配得上参与棋局、成为朱元璋对手的,只有金文徵。剧中他的手里一直握着件东西,我多次拿出望远镜试图弄清那是什么,推测可能是笛子、符节、教具等,并且预想着某一刻他会悲愤地将它丢掉。然而没有。他刚直犯上,激昂陈词,锒铛入狱,呵壁问天,慷慨赴死,却始终持握着这件东西。金文徵是一个很理想化的人物,不难看出创作者对他的褒扬:“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他当得起勇敢,也称得上纯粹。从设定看,金文徵入仕多年,又曾至边地,已是颇有阅历的中年人,但剧中则呈现出十分年轻的状态,似乎有意淡化年龄。而后,再让他于吟诗时一口气释放沧桑:“东飞乌,西飞兔,海变桑田知几度?烛龙肯缓羲和辔,流光应向人间住。流光不住将奈何,坐令蛾黛秋霜多,手摩铜狄嗟蹉跎!”原作是一首游仙诗,瑰丽的想象甚至让诗句流露出一种只争朝夕的少年气。金文徵希望司夜的烛龙和驭日的羲和为人间稍住流光,但注定无果。“佩环一落空中响,世上犹存千载思”,他最终以果决的姿态殉其理想,并得以留名。

  衰老

  与金文徵的年轻相对应,宋讷身上由内而外地散发着衰老。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大半生经历乱世,看到过秩序最崩坏时的惨状,因此知道重塑秩序的重要性;在鼎革之后受到新朝恩遇,有着朴素的食禄忠君之意,却苦于无法洗刷旧朝标签;知道自己珍视的晚节会被帝王轻易碾碎,于是认命般地顺从;成了工具,但又无法完全认同,只能用坚硬的外壳将内心挣扎包裹起来。在全剧中,宋讷内心的挣扎大概是最剧烈的,但衰老成为他的包袱,他已习惯用最消极的姿态去应对。

  《庄子》里提到一只神龟,死已三千岁矣,被楚王珍藏于庙堂之上——这也是朱元璋为宋讷安排好的命运。不过,如果宋讷有得选择,他大概还是愿意做曳尾泥中的凡龟。有诗为证:“行止常惊坎窞中,衰年欲作嗫嚅翁。才华不是鸣阳凤,踪迹浑如踏雪鸿。黄犊陇头蓑笠雨,白驹场上几筵风。祇知此意堪娱老,未信先生不我同。”他自嘲不是能够伸张正义的“鸣阳凤”,随处都是的陷阱逼得他嗫嚅噤声,只想致仕归隐。“未信先生不我同”,宋讷设想别人一定能够明白他的处境与期望,唯有如此才能老怀稍慰。剧作努力让观众产生“了解之同情”,也就无法轻易指斥他的“平庸之恶”。

  对于朱元璋时期的国子监,史学界一般认为,严厉的监规以侵占监生的私领域为代价,换来了国子监畸形的繁荣。不必讳言,该剧或许带有一丝文人之作“自我陶醉”的意味,但我们还是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去真诚地面对历史,在任何时候都是可贵的品质。(王驱之摄影/张学军)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开幕倒计时1天

  • 倒计时1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