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AI+戏曲,相互拥抱更需相互学习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AI+戏曲,相互拥抱更需相互学习

来源:文汇报2025-01-10 13:24

  虚拟歌手洛天依推出《戏游九州》MV,推广中国传统戏曲。(哔哩哔哩供图)

  手指拖动便可360(B000)细观青衣扇子、花旦手绢、武丑旋子等戏曲经典程式,《天仙配》《牡丹亭》《古城会》等30部高清戏曲作品云端欣赏,还有视频号上的一秒戏曲变装……如此丰富的戏曲体验得益于AI影像修复、沉浸式6DoF、AI人脸融合等数字技术。日前,腾讯SSV探元平台正式上线“戏曲数字资源库”专区,进一步助推传统戏曲的传播与焕新。

  AI等新科技的应用场景正在加速迈入传统文化的领域,从京剧电影《大唐贵妃》首度将AI技术应用于戏曲电影作品,到哔哩哔哩(B站)跨年晚会上中文虚拟歌手洛天依与戏曲名角同台唱戏,以及社交平台上艺术大师“动起来”的老照片,无不打开了戏曲当代发展与破圈的新可能。

  然而,新技术催生出的“AI乱象”同样不容忽视。AI生成的“梅兰芳”遭遇算法困境——笑容媚俗,五官锐化后脸部失真,“动起来”的剧照里做出不符合戏曲程式的动作……业内人士提醒,目前问世的“AI+戏曲”的产品已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面对戏曲与老艺术家,从业者使用AI应当抱有严谨与审慎的态度。

  有人因洛天依对昆曲一见钟情

  “年轻人视野中戏曲的样子。”上线半个月后,洛天依在B站发布的“献给历久弥新的中华戏曲”MV《戏游九州》点击量已突破700万,MV融合了流行音乐与昆曲《牡丹亭》、京剧《霸王别姬》和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经典剧目。与此同时,洛天依向戏曲名家学戏的“游学记”播放量也持续走高。视频中,洛天依身着戏服,跟随专业演员舞起一招一式。

  据了解,自洛天依2012年出道以后,她的说话交流均是通过歌声合成引擎语调或是真人配音来完成制作。而在洛天依11周年生日会上,她运用了全新的说话发声方式——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哔哩哔哩鸣实验室为洛天依歌声声库定制了一版专门的AI语音模型,保证歌手语音内容完整性和音频自然度的同时,能更好地解耦音色、音高和语义等信息。

  “惊喜加震惊。”洛天依的“昆曲老师”、上海青年昆曲家张冉笑着对记者说。张冉喜于“游学记”中洛天依与实景影像的完美适配,意外的则是虚拟歌手为昆曲带来的关注度。早在《戏游九州》视频发布之前,洛天依已经在张冉的个人专场“兰情冉冉”中以公仔形象现身,“偶遇洛天依看昆曲演出”相关话题当晚即登上微博热搜,平台阅读量突破450万。

  “剧场内只有不到800个位子,却在网上引起了这么高的关注度。”演出结束,张冉收到不少洛天依粉丝的留言,表达他们对昆曲的“一见钟情”。“洛天依15岁的年纪与昆曲中美好少女的形象不谋而合。”戏曲的魅力与洛天依的人气叠加在一起,让张冉看到了推广昆曲的一条新路径。最近,她还萌生了新想法:“如果技术允许,能教会洛天依一部完整剧目,应该能让更多网友更深入、更直观地感受到昆曲的魅力。”

  新技术在古老戏曲面前有点“嫩”

  “当新技术为相对小众的戏曲带来高曝光量,戏曲人更应该展现专业精神,珍惜、利用好这份流量,避免让不成熟的作品误导大众,产生曲解。”上海京剧院艺术档案室研究员虞凯伊对记者表示。90后的虞凯伊是一位年轻的“老法师”,从业10年来,他修复了上海京剧院库房里的一万多张老照片,对周信芳等艺术大家的故事如数家珍。在日前出版的《周信芳画传》里,842张老照片的修复工作均出自其手。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戏曲蕴含的文化价值丰富博大。虞凯伊向记者坦言,有些利用AI完成的数字影像和数字人,出现了脱离艺术家本人和舞台现实的情况。“AI数据库是按照日常生活中的状态来进行运算的,并不全部适用于戏曲。有些错误不说是专家,即使是老戏迷一看,也能发现端倪。”

  两年前,虞凯伊发了条朋友圈,分享自己与AI分别修复老照片的成果,并开玩笑地表示:“短期内应该不会失业。”人工修复与AI修复各具优势,他介绍,AI可以相对快速地修复老照片上的污点和划痕,但由于数据库不够充实,对于剧照里艺术家的面部表情和戏服上色的处理则不尽如人意。可见新技术在古老艺术面前显得有些稚嫩,还需好好学习。

  他向记者展示了《周信芳画传》里的两张照片——周信芳与夫人裘丽琳于1933年的留影和周信芳与马连良在天津的留影,这是画传中“唯二”使用了AI技术复原的黑白照片。虞凯伊修复照片一直坚持精益求精的态度,“这两张都属于生活照范畴,较为忠实地恢复了人物肤色、衣服颜色等要素”。

  不可否认,AI跨领域的应用改变着人们体验和理解生活的方式。例如正在举行的“与时麒鸣”展览便利用AI技术将周信芳在《明末遗恨》演出后台的留影“活化”,展现大师细腻的动态表情,拉近观众与大师、与那个时代的距离。虞凯伊注意到,周信芳后人见到动起来的祖父时惊喜的表情。“科技是冰冷的,但与艺术结合,却能诞生许多有温度的创作。”虞凯伊对记者说,“AI发展的前景辽阔,如何用好新技术有效地推广戏曲,值得业内冷静地思考与探索。”

记者王筱丽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文+敦煌壁画艺术”受宠

  • “脊椎动物的崛起”展厅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1-15 09:57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2025-01-15 09:55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