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微短剧发展带动64.7万个就业机会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微短剧发展带动64.7万个就业机会

来源:文汇报2025-01-17 09:25

  记者 卫中

  2024年微短剧行业直接或间接带动了64.7万个就业机会,并预计2025年就业人数将随市场规模继续增长。以上数据出自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出品的《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微短剧成就业新蓝海

  “当年同班同学里发展得最好的就是短剧导演。”一位201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毕业生如此表示。由于微短剧的蓬勃发展,以影视制作闻名的横店也被业内戏称为“竖店”,并催生了大量的人力需求。据报告估算,2024年,我国微短剧行业直接就业岗位约为21.9万个,间接带动就业岗位达42.8万个。这些岗位涵盖了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后期编辑、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为传统影视从业者提供了转型发展的新机遇。

  对影视从业人员来说,微短剧提供了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一位年轻的微短剧导演小李告诉记者:“我之前在长剧组里只是个小助理,加入微短剧行业后,我不仅有机会独立执导作品,还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小李表示,微短剧的制作周期短、项目间隔也短,这让他和自己的伙伴们“越来越忙”,“基本全年都有工作可做,收入也更加稳定”。

  微短剧也成为许多演员职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据影视导演陈未衾透露,微短剧通常采用分账模式,因此平台方不会对演员的知名度有过多要求,这就给了很多新人演员机会,甚至让不少新人赚到了“第一桶金”,并积累了一批属于自己的忠实观众。例如在抖音,微短剧演员的累计粉丝量已突破1亿,其中粉丝量超过10万的演员已达80余位,部分演员的作品播放量峰值超过1亿次。可以说,微短剧不仅提升了演员的市场知名度,还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内容精品化的要求推动题材多元化

  在内容方面,报告指出,微短剧行业正经历着积极的变革。曾经风靡一时的“霸总”题材逐渐式微,而家庭、都市、情感等女性题材则迅速崛起。特别是家庭题材占比从2023年的2.6%增长到8.0%,都市题材从15.5%增长到23.7%,情感题材也保持稳定增长。这一变化反映了观众对于更加多元化、贴近生活的题材内容的强烈需求。

  “如果婚姻里没有原则性矛盾,夫妻之间是否也会因为种种隐性问题,最终分道扬镳?”备受好评的微短剧《大过年的》总制片人陈宣表示,为了让内容更贴近现实,让用户有代入感,团队将以往每次创作前都会进行的用户访谈和女性情感调查做得更为细致和充足,也碰撞出了很多剧中的“爆点”。另一位微短剧编剧小张说:“我们注意到,观众对于微短剧的内容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更希望看到贴近生活、有深度的作品。”她表示,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她和团队在创作过程中更加注重剧本的打磨和人物塑造,力求让每一部作品都能触动人心。

  微短剧为何深入人心,从演员的角度或许提供了另一种答案。知名演员倪虹洁担任微短剧《夫妻的春节》主演后感触颇多,她认为短剧的魅力在于“嘴替”:“在生活里没有表达的小事和细碎情绪,在短剧里‘重生’了,让人很快燃了起来。”在电影里5分钟拍一个镜头,但在短剧里5分钟要讲完一个故事,很多“爽点”得直接给,让观众始终沉浸在情绪中。而微短剧资深制片人陈宣也表示,微短剧很多议题话题都是当下最时新的,这就让演员有了很多表达欲望:“我们给出来的剧本是一创、导演二创、演员三创,大家在每个环节里做自己的加分项。”

  2024年,由于银发微短剧的意外火爆,再次让全社会关注到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报告显示,微短剧在中老年群体中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超过八成受访的中老年微短剧用户表示,他们每周至少看一次微短剧,且更喜欢看免费剧。与此同时,外界对老年人观看微短剧的态度也在发生悄然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味指责老年人“沉迷”微短剧可能出于某种家庭代际间的误解。部分老年人确有“孤独感”和“脱节感”,而他们热衷网络社交是为了寻求“归属感”,热播剧集也给他们提供了一定的“情绪价值”。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系副主任何天平认为,从短剧中能看到中老年文化消费需求,“沉迷”或许是个伪命题,应引导银发一族更积极参与数字生活。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修复古围墙:香港保育抗战遗址

  • 四川泸州:晨雾弥漫乡村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5-01-20 10:07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2025-01-20 10:02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2025-01-20 1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1-20 09:59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2025-01-20 09:54
近两年,教育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不论是大学、中小学还是学生与家长,都将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重新确认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2025-01-17 12:26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不仅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资源。
2025-01-17 04:30
数千年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亦是如此。在这一年中,一大批探测器将承载着人类的好奇心,奔赴“星辰大海”,去揭示浩瀚星空的奥秘。此外,人类还渴望能够“扶摇直上”,亲身进入太空体验秘境。
2025-01-17 10:02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PIWI蛋白(MILI蛋白)与piRNA协作切割目标RNA(核糖核酸)的全过程。
2025-01-17 10:00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2025-01-17 04:30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早期陆地维管植物为何会发生复杂变化?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璞联合国内多名学者,发现并报道了在贵州下泥盆统蟒山群发掘的距今约4.1亿年前的“迷你”植物——包阳工蕨化石。
2025-01-17 04:30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6 04:15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2025-01-16 04:15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2025-01-16 04:1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5-01-16 04:15
15日,2024年度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发布会在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此次发布的10项气候研究重大进展,涵盖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气候系统演变等多个领域。
2025-01-16 04:15
近年来,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指导下,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联合当地社区监测员,对2015年至2021年在三江源区域12个长期监测位点开展的雪豹等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进行汇总,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在线发表。
2025-01-16 04:15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