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首个机器人春晚能够带来什么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首个机器人春晚能够带来什么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5-01-21 13:54

  冯海宁

  中国首个机器人春晚——“福蛇跃春·智向未来”嘉年华将于20日上线。届时,来自北京市经开区的机器人将共同登台,展示唱歌、跳舞、打快板、写春联等技能。据悉,这是国内首个最大规模、最全品类、最新应用场景的机器人春晚。

  每年春节前后,各种春晚轮番登场,既有各级电视台举办的春晚,也有各种网络春晚,还有针对特殊群体举办的如少儿春晚、农民春晚等。每种春晚都给人带来不同凡响的视觉听觉享受。首次呈现的机器人春晚又会带来什么?

  从报道看,这一春晚更像各种机器人大团聚,足球机器人、茶艺机器人、咖啡机器人、四足机器狗、画画机器人、写春联机器人等依次亮相。别看这是首次登场,但它们中不乏“知名人士”,也不缺舞台经验。

  这一春晚,既由机器人与真人舞者跨界合作,也会呈现足球机器人的体育竞技表演,茶艺机器人等展示精湛手艺。化身李白的机器人吟诵千古传颂的经典诗词《蜀道难》,用科技赋予传统文化全新的生命力;情景剧《向上吧少年》则以快板为媒介,讲述一段人机互动革新教育的成长故事,体现教育与科技融合的力量。晚会最后,机器人指挥与钢琴机器人默契配合,引领童声合唱团唱响《明天会更好》,温暖而充满希望地展望人类与机器人和谐共处的美好未来。

  由此看出,这是一台“演员”众多、“群星”璀璨、节目丰富的晚会。与其他春晚最大不同的是,各种机器人是舞台上绝对主角,每一种机器人都将亮出自己的绝活。少数真人演员只是配合演出,不会去抢机器人的“戏”。显然,这种春晚也能给我们带来别样体验。由于是首个机器人春晚,机器人多是在模仿人的表演,我们不能对此太挑剔,更不能用看真人春晚的心态和标准去看待这场春晚。那么,我们重点应该看什么呢?

  应该看机器人研发成果。对于机器人,我们早就通过影视作品有所了解,近年来越来越多机器人或出现在展台,或出现在车间,有的也出现在居民家里,即机器人发展趋势不可阻挡,但系统检阅各种机器人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此次春晚是对机器人种类及其行为能力的集中展示和检阅。不仅登台表演的机器人种类多,而且有的机器人表演难度不小,这说明我国机器人研发已进入多元化、高层级阶段,部分机器人能力已接近于专业人士。

  应该看机器人给人带来什么。机器人是一种工业产品,科研目的是代替人类做相关工作。此次登台表演的各种机器人,不仅在帮专业演员工作,让其坐在屏幕前看节目,也给不同的需求者提供了一次认知机器人的机会。

  在机器人时代,人与机器人如何相处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此次春晚,无论是机器人代替真人演员表演,还是与真人演员合作表演,都提供了人与机器人幸福相处的范例。这对未来人与机器人合作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当然,机器人表演带来的快乐价值也不能忽视。机器人表演的灵活性、趣味性、艺术性可能达不到专业演员的水平,但机器人表演所带来的独特乐趣,与真人表演是完全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恰恰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观赏体验。

  另外,这种春晚也展示了北京经开区机器人产业发展优势,是一次成功的“广告”。

  总之,看机器人春晚,将会看到机器人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越来越密切。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第二次出舱

  • 佳节将至年味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5-01-20 10:07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2025-01-20 10:02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2025-01-20 1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1-20 09:59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2025-01-20 09:54
近两年,教育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不论是大学、中小学还是学生与家长,都将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重新确认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2025-01-17 12:26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不仅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资源。
2025-01-17 04:30
数千年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亦是如此。在这一年中,一大批探测器将承载着人类的好奇心,奔赴“星辰大海”,去揭示浩瀚星空的奥秘。此外,人类还渴望能够“扶摇直上”,亲身进入太空体验秘境。
2025-01-17 10:02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PIWI蛋白(MILI蛋白)与piRNA协作切割目标RNA(核糖核酸)的全过程。
2025-01-17 10:00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2025-01-17 04:30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早期陆地维管植物为何会发生复杂变化?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璞联合国内多名学者,发现并报道了在贵州下泥盆统蟒山群发掘的距今约4.1亿年前的“迷你”植物——包阳工蕨化石。
2025-01-17 04:30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6 04:15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2025-01-16 04:15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2025-01-16 04:1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5-01-16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