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路繁花》底蕴温暖 团圆“年夜饭”合唱《难忘今宵》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一路繁花》底蕴温暖 团圆“年夜饭”合唱《难忘今宵》

来源:北青网2025-01-26 13:40

  1月25日,由爱奇艺出品的跨龄旅行生活体验真人秀《一路繁花》第三期播出。临近新春佳节,《一路繁花》也透着浓浓的新年气氛。繁花团集体下厨共做“团圆饭”,还合唱了《难忘今宵》,彼此袒露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场面温暖催泪,年味十足。同时,全新综艺IP的播出成绩也格外喜人,一经播出便登顶云合正片有效播放市占周榜TOP1,并连续13天登顶猫眼综艺热度总榜、骨朵综艺热度总榜、vlinkage指数综艺总榜等榜单,包揽所有第三方数据平台TOP1,毫无争议稳坐“2025开年全网第一爆综”之位。

《一路繁花》底蕴温暖 团圆“年夜饭”合唱《难忘今宵》

  全员大展身手共做“年夜饭”繁花团家人群像温暖感人

  没有领队的一天,大家慢节奏闲逛丽江古城。刘晓庆言出必行,为避免迟到,四次下楼提前等待大家。丽江古城多山路,陈岚(向太)腿脚不便坐轮椅出行。众人团魂满满,高难度推轮椅上下坡,甚至组合成“变形金刚”,将团队凝聚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向太一度感动到落泪。李小冉提议大家做一顿饭获得集体响应,每个人都拿出看家本领,有人切菜备菜,有人刷碗打下手,陈岚一个人做了2个菜,隔着屏幕都仿佛能闻到香气,李小冉炒菜声控“摇人”帮忙,高需求庆姐持续求夸夸,一时间厨房里好不热闹。另一边,牛在在不小心切到手,不想让大家担心,第一时间躲起来自己处理,小细节暖心得让人心疼。

《一路繁花》底蕴温暖 团圆“年夜饭”合唱《难忘今宵》
《一路繁花》底蕴温暖 团圆“年夜饭”合唱《难忘今宵》
《一路繁花》底蕴温暖 团圆“年夜饭”合唱《难忘今宵》

  当夜幕降临,大家共同享用这顿“团圆饭”,还合唱起了《难忘今宵》,颇有提前过年的氛围。恰逢蛇年新春,这首经典歌曲在这个特殊时刻,更显得意义非凡。饭要慢慢吃,人要慢慢处。歌声中,繁花团成员们仿佛看到这几天彼此相处的点滴,虽然时间不长,但共同经历的欢笑与泪水,都化作此刻最真挚的情感流露。繁花团彼此间暖心互助的大家庭群像,在这一刻完美具象化。

  刘晓庆被骗到破产从头再来 庆冉世纪大和解相拥而泣

  在小小的摩擦中,感情反而愈发亲近。刘晓庆和李小冉彻底说开,饭桌“一干泯恩仇”,两人互相表达着理解与欣赏。“演武则天怎么能没有胸怀”,刘晓庆的胸怀还远不止如此。在倪萍和张蔷面前,晓庆姐首次吐露自己迟到的真实原因。原来,她现在五个官司在身,一度被骗到破产。强大如刘晓庆,承受着如此巨大的压力,她没有过多解释,而是沉浸旅程中不给大家添麻烦。得知此事后繁花团全员哭成一团,倪萍心疼说道每个人都要爱护帮助庆姐,不轻易落泪的张蔷深情表示要一起养老,李小冉更是直接数次哭到泪崩,对自己片面看待问题的方式后悔不已。这一刻,所有误会与隔阂都烟消云散,“庆冉”世纪大和解,不仅让团队更加团结,更让大家看到了繁花精神的光芒。

  刘晓庆直言,人生不管失败几次都可以从头再来、再再来。她的经历,让繁花团的每个人都久久不能平静。“她是海洋,我是陆地”“晓庆的人生不可复制,她的坚强让我吃惊”“她的坚强是我们每个人的榜样”……姐姐们通透、无畏、开拓创新与自信开放,所谓“繁花精神”,是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温暖;也是在误解与隔阂面前,依然能够坚守初心、不放弃彼此的坚定。

  其实繁花团并没有真正的“矛盾”,只是代际观念碰撞产生的差异,与特定情境下的情感波动,这也更像大家庭中的真实相处模式。处在不同时代的思维,通过沟通找到相处的解法,以节目的力量温柔倾听并引导代际之间的良性沟通,《一路繁花》开年爆款合家欢综艺的含金量还在上升。下一期繁花团将攀登玉龙雪山,高海拔难度加倍,她们能否成功登顶?又将面临哪些未知的挑战?每周六中午12点,锁定爱奇艺《一路繁花》,和全家老小一起来追!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