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何以春节 何以中国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2-07 10:02

  郑 娜

  乙巳蛇年迎来“春节”申遗成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汇古今中外文化精粹,在五千年文明的沃土上万里舒卷,于风雨彩虹的征途中笔走龙蛇,将东方审美、时代气息和未来想象注入“中国年”的国际表达,向世界展示了“何以春节”“何以中国”的底蕴和自信。

  2025总台春晚节目《我的家》。

  春节,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共享、共情的文化时间,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合唱歌曲《我的家》中,40多名生态文明建设者代表共唱“我的家,到处都是绿的”,展现20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中国的生动实践。由《小巷人家》《凡人歌》等2024年热播大剧中的演员闫妮、殷桃、宋佳、蒋欣合唱的歌曲《假如》,给予了前行路上的人们温暖与力量。歌曲《世界赠予我的》中“世界赠我一场空,又渐渐填满真感情”,让人想到“外卖诗人”王计兵的那一句“生活给了我多少积雪,我就能遇见多少个春天”,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舞蹈《太平有象》中,舞者们借助时而分散时而聚集的阵型演绎出一幅流动画卷,通过有形之“象”表达无形大“象”,构建出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展现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积极成果。

  今年总台春晚,向世界打开了读懂文明中国的精彩一页。以“中国古建”为切入点创作的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通过XR、裸眼3D等数字技术,展示了包括天坛祈年殿、孔庙奎文阁、佛光寺、独乐寺在内的多座传统古建筑以及榫卯、斗拱等中国建筑结构之美,结合凤凰传奇铿锵奔放的歌声,寓意中华民族堂堂正正、不畏风雨的“栋梁”。导演组还将节庆民俗、传统技艺等进行创新转化,巧妙融入舞台呈现、节目编排和视觉包装之中,展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隽永魅力。小品《借伞》围绕“白蛇传”的故事,将京剧、粤剧、川剧、越剧等传统戏曲与喜剧巧妙串联结合,让中国经典传说与当代故事隔空呼应。武术表演《笔走龙蛇》以生肖蛇为主题,以砚台为舞台灵感,用太极武术的力与美,展现草书书法的神与意。

  今年总台春晚,向世界打开了了解当代中国的一扇窗口。歌曲《伟业》聚集多位各行各业劳动者代表,他们用激昂豪迈的歌声唱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的时代心声。“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一曲童声合唱《玉盘》,唱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宇宙的畅想和探索,用歌声致敬中国航天。从青藏高原到江南水乡,从西部到东部,重庆、湖北武汉、西藏拉萨、江苏无锡4地分会场,蕴含各具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充分展现新时代发展的蓬勃活力——700多辆新能源汽车与数千架无人机齐上阵,为重庆的璀璨夜景再添新彩;新派戏曲、杂技、楚乐和经典影视IP相互碰撞,尽显武汉“英雄城市,还看今朝”的昂扬姿态;原汁原味的藏族歌舞,展现西藏各族群众如石榴籽般紧紧相依、守望相助的动人情谊,传递出齐心协力共建美丽新家园的坚定信心;当江南水乡风光遇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时代光彩,无锡“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独特风韵一览无余。

  今年总台春晚,搭建了文明交流互鉴的一座桥梁。在节目编排中,中外文化元素互相交融,民乐与西洋乐“琴瑟和鸣”,芭蕾与《诗经》“翩翩起舞”。由全球网友共同完成的歌曲《一起China Fun》,以火爆的网络词条“China Travel”“City walk”为出发点,来自五大洲的数十位留学生参与演出,向四海宾朋发出热烈邀请,快来一起玩,感受中国的无限魅力。歌舞《潮起舞英歌》取材于大热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英歌”,将音乐与戏曲扮相、舞蹈动作和武术招式相融合,舞出中华少年英姿飒爽的生命之美。此外,总台推出了“春晚序曲全球看春晚”活动,通过多样态的文艺表演、非遗体验、节目展播等方式,走进美国、肯尼亚、西班牙、巴西、澳大利亚、法国、俄罗斯、阿联酋等多个国家,以春节文化为纽带促进国际人文交流。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