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回到曹禺”,打开解读经典的新视角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回到曹禺”,打开解读经典的新视角

来源:北京日报2025-02-11 09:49

  谷海慧

  作为中国话剧成熟的标志,《雷雨》是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经典之一。李六乙导演为纪念《雷雨》发表90周年而创作的新版《雷雨》,无疑让2025年1月走进国家大剧院戏剧场的观众充满疑问和期待。三个小时全本《雷雨》演出证明:在有限的舞台时空中,李六乙呈现了更为激烈也更为静寂、更为紧缩也更为空阔的《雷雨》,在与曹禺的对话中,为观众展示了他对原著的理解与创新。

  《雷雨》剧照 李春光 摄

  一景到底的命运观望式舞台

  李六乙新版《雷雨》给观众的舞台直感:这是一个命运观望式舞台。以往大多版本,尤其以北京人艺为代表的经典版本都以舞台提示作为布景依据,但李六乙版的舞台显然更倾向于抽象与实用。

  较之于常见的以舞台中间通往室外的大门为分区的写实空间,这一版演出空间搭建得非常简洁写意。整个舞台分成灯光照亮的表演区和昏暗的模糊区域。舞台中央是由一个双人沙发、一个茶几和一把单人沙发构成的表演区,剧情主要在此展开。舞台右后方有通向二楼的半截楼梯,专供蘩漪上下使用。此区域始终笼罩在蓝色的幽光下,产生了分外的神秘感和梦境感。左侧台唇处,一把转椅,先由候场的周朴园使用,杏花巷10号的戏中,鲁大海坐在这里。这把椅子拉开了舞台空间,在舞台核心区域之外,也在大幕之外,随时构成人物回忆、观望或表演的区域。这个区域使用了白光,与沙发区界限分明。上述表演区大多数时候为亮区。

  环布舞台的另一部分是虽未直接布光但依然可见的暗区。表演过程中,没有表演任务的演员和两个修女在暗区等待,一起观看亮区的主场戏,成为隐身的等待者与观望者,带有人类生活历史回顾或命运观望的意味。化身为观众的他们一方面缓解了时代风貌造成的观演隔离,另一方面强化了表演的叙述性,也增加了故事的悲剧色彩和情感深度。

  整个演出过程中,舞台一景到底,即便杏花巷10号的全部戏码,也在沙发区完成。

  富于创造性的阐释与调度

  基于抽象的舞台设计,李六乙版《雷雨》的表演风格基本是表现主义的,人物情感关系的阐释更注重心理动作的外化,空间调度也非常自由。整场演出情感表达重于情节叙事,收放张弛都以情绪情感需要为度。无论周朴园和鲁侍萍重逢的片段,还是他与鲁大海见面,抑或周萍对鲁大海的倾诉,都格外注重人物内在情感和心理活动的刻画。其中,上半场周萍和蘩漪的戏、下半场四凤和周家两位少爷的戏,尤其具有创造力,极富华彩。

  无论在曹禺原作中,还是在以往经典演出版本中,周萍对蘩漪的态度都是避之不及乃至于厌极生恨。而本版《雷雨》中,尤其上半场,听到蘩漪“已经很苦了”“我不后悔”“你最对不起的是我”的倾诉,周萍嘴上反对着、抗拒着,身体语言却表达了对蘩漪最大的理解和同情——他不由自主奔向痛苦的蘩漪,伸出双手去安抚她,并与蘩漪撕心裂肺地纠缠。口头表达与肢体语言的相悖,深刻反映了周萍内心的痛苦、软弱和不忍。这说明,他厌恶的是这种性质的关系,而不是这份感情。数次欲退又进、欲罢难休、欲伤不忍的形体动作,让这个内心撕扯的周萍更富有人性。

  值得称道的还有下半场四凤回家后,周冲、周萍的先后探访被糅在同一时空的处理。沙发中央是四凤,周冲、周萍围绕两侧。导演将四凤发毒誓的情节移在二少爷来访前,让发完“永远不见周家的人”毒誓的四凤夹在周家两位少爷中间。一边是渴望依然做朋友的二少爷,一边是爱得难舍难分的大少爷,四凤忽而与左边的大少爷痛不欲生地抱紧,忽而听右边的二少爷飞向天边外的浪漫愿景,自然时空与心理时空的自然过渡,全在一张小小的沙发上完成。

  这些富于新意的部分,让新版《雷雨》既不因袭,也不拘泥,人物更有深度,冲突更加剧烈,展现当代戏剧人阐释经典的想象力。

  “回到曹禺”的改编加减法

  《雷雨》自诞生以来,经过多次改版,成败也被反复讨论。李六乙版《雷雨》以“回到曹禺”为目标,再次尝试贴近曹禺的创作初衷。

  以往的《雷雨》演出有两个选择:对序幕和尾声或删或留。曹禺期望序幕和尾声“拉开欣赏的距离”,让观众“坐在上帝的座”,怀着悲悯俯瞰天地间的残忍,带着哀静的心情回家。在曹禺看来,被删去序幕和尾声的《雷雨》,仿佛被斩头去尾的直挺挺的一段躯干。因此,他一直期待能了解的导演将二者一并精巧地呈现。应该说,李六乙版符合曹禺的期待。李六乙将序幕和尾声搬上了舞台,尤其通过两个修女始终在场形成的观看和凝视,实现了对三十年前故事更为直接的情感间离。

  新版《雷雨》最为大胆的尝试是删除了鲁贵这个人物。鲁贵的消失,让冲突集中于周家和侍萍母女,从而使悲剧结构更为紧凑,悲剧性更为突出。更为关键的是,我们惊觉:这个有声有色的卑贱、市侩、贪婪的形象缺席,毫不影响作品悲剧精神的表达。因为在这一团纷乱的情感、血缘关系里,鲁贵是真正的、唯一的旁人。应该说,李六乙找准了原作最为核心的悲剧关系,为“回到曹禺”做出了巧妙的取舍。

  李六乙还在戏剧高潮部分省略了必要的舞台动作。全剧最后一场大揭秘是戏剧高潮,三十年前的秘密阴差阳错被揭开,人物不可挽救地走向了各自的悲剧结局。这是一场“要劲儿”的重头戏,无论在原作的舞台提示还是以往的经典演出中,如何处理语气、表情、动作,以充分展现人物痛苦、惊惧的情态,都已然成为对演员功力的考验和对原剧悲剧性的集中体现。李六乙版中,除了蘩漪在舞台上走动,鲁侍萍、四凤、周萍、周冲等人都集中在沙发区,以最平静的语气和几乎静止的姿态完成了这场白热化的表演。李六乙甚至没有呈现四凤和周冲之死,将周萍自杀提到台前,然后仅仅让他们定格在原处。这种反其道行之的处理消解了最激烈的情感震荡,看似背离了经典,却在宗教式的静穆中贴近了原作的精神。曹禺曾说《雷雨》的缺点是太像戏了,这段去动作、降高潮的表演有效淡化了戏剧性,突出了无可奈何的命运感。

  虽然李六乙的加减法未必都能为观众顺畅接受,尤其最后一场重头戏,在如此密集的突转和致命的紧张感中,调性的突然变化极易解构掉剧作的悲剧性。但他毕竟打开了解读《雷雨》的新视角。尾声部分,轰鸣的马勒第二交响曲中,漫天大雪埋葬了灾难和罪孽,面对那些既有罪又无辜的人,建立“天边外”一个洁净新世界的憧憬,当是李六乙与曹禺最贴心的对话。(作者系文艺评论人)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中国节·春节短视频征集活动分享交流会举行

  • 2025年中国春兰大集在绍兴柯桥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科普团队成立于2000年,旨在面向公众传播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2025-02-14 10:26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025-02-14 10:24
《自然》杂志13日报道我国发现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政和八闽鸟。
2025-02-14 10:23
在当前的极寒天气下,机器狗更灵活、可携带更多仪器,巡检质效显著提高,让赛事电力保供更安心。
2025-02-14 10:22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26293亿元,助力我国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02-14 10:11
独脚金是寄生在高粱上的一种植物,能导致高粱减产甚至死亡。近日,我国科学家首次从高粱中发现两个关键基因,敲除后,高粱对独脚金的抗性显著提高。
2025-02-14 10:04
基于AI大模型及领域数据资源,构建基于PC端和手机端应用的科特派数字人“小科”,为用户提供随时在线、多终端访问、7×24小时全天候资源对接,全方位服务于北京城市科技创新与管理。
2025-02-13 09:36
新时代以来,我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2025-02-13 03:40
新年伊始,DeepSeek成为“热词”,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也引发思考和讨论。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的新科研范式随之到来,对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出了更急迫的要求。
2025-02-13 03:50
从个性化的珠宝饰品到复杂的航空零部件,3D打印展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应用潜力。然而,科技的探索永无止境,一种比3D打印更具突破性的技术——4D打印,正悄然兴起。
2025-02-13 03:50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更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
2025-02-13 03:40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网络主办,上海期智研究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承办
2025-02-12 19:16
2025年,空天院合成孔径雷达科研团队将继续研制8颗“女娲星座”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届时“女娲星座”20颗在轨雷达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对地观测能力将大幅提升。
2025-02-12 10:07
这并不是一辆普通的复古电车,而是一部使用了16K全息数字技术、AI技术与四轴动感震动系统的数字电车。
2025-02-12 10:06
科学家们发现,水波涉及复杂的流体力学效应,能够构造丰富的拓扑矢量场用于粒子的操控。
2025-02-12 09:59
通过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经济圈,让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得以兼顾,天目山保护区的实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2025-02-12 09:57
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
2025-02-12 09:53
2月6日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
2025-02-11 14:55
气动外形优化是航空设计中的核心技术,可以提升燃油效率、降低阻力,提高飞行器性能。该几何引擎无需庞大的数据集或繁琐的超参数调整,大幅降低了开展气动优化的复杂度和成本。
2025-02-11 09:43
最近,原子能院自主研发的两步法650毫米直径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收获约52吨玻璃固化体,高放射性废物(以下简称“高放废物”)可被“封印”其中。
2025-02-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