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过往时光走进现实生活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从过往时光走进现实生活

来源:人民日报2025-02-13 09:27

  李京盛

  “年代+现实”的剧集创作内容与方式,可以看作对现实题材创作内容的拓展,也是对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一种深入探求。《父辈的荣耀》《小巷人家》《大江大河》三部曲等,就是其中的成功之作。正在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六姊妹》,也是以这种“年代+现实”的创作方法完成。

  《六姊妹》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生活在淮南小城何家老一辈人及6个女儿的人生故事。剧集以半个世纪的时空跨度,通过何家四代人的生活经历,生动描绘中国社会中一个极其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与命运变迁,并呈现出在不同年代中“中国式”家庭所具有的生存方式、情感状态、伦理关系,以亲情血缘为纽带的家庭的凝聚力和人性温暖。

  电视剧《六姊妹》剧照。片方供图

  作品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不同年代寻常百姓家庭的生活景观:困难时期一粥一饭的艰辛,老少同堂的灯火,六姊妹成长中的烦恼……通过年代背景的变化、人物的迭代与成长、点滴日常生活的改变,一步步走进当下生活。这就使何家四代人的家庭生活故事,既具有了年代的背景与厚度,也能体现出在新的时代,六姊妹各自所焕发出的生命张力和命运由来。

  《六姊妹》还浓缩和记录了新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一系列重要变化和重大事件:从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从知青下乡到恢复高考、下岗、个体经营……剧中每个阶段的故事,都可以掀起人们记忆深处的情感波澜。同时它也形象地描画了中国社会几十年来家庭形态和伦理观念的变化,通过透视多种家庭关系,表达出中国人对“家”的理解和情感浓度。而对六姊妹各自婚恋观的不同解读,也映照出当代女性对情感和家庭生活的多样性理解和选择。

  由此看来,“年代+现实”的创作思路,让现实题材创作有了年代纵深感,又保持了对当下现实生活的表现力、关照性和感知度,从而进一步打开了现实题材的创作边界,让过往和当下相互呼应与衔接,并赋予现实题材更丰富的故事情节、更饱满的人物群像和更具岁月沧桑的人生底色。

  (作者为电视剧《六姊妹》剧本总顾问)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