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180天重启计划》:一部女性家庭情感的“互文式”寓言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180天重启计划》:一部女性家庭情感的“互文式”寓言

来源:光明网2025-02-26 16:21

  作者:吕帆,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

  “我还能不能再做一回你的孩子?”

  这句台词来自近日热播的《180天重启计划》首集,将现代女性家庭情感的“软肋”与“铠甲”刻画得细腻而犀利。作为湖南卫视和芒果TV双平台播出的第四部李漠导演的作品,此次聚焦一对母女的“再相逢”:失业失恋的90后顾云苏(周雨彤饰)与意外怀孕的70后母亲吴俪梅(吴越饰)在陪产的180天中贴近彼此的生命,从互不理解到共同成长。

  在剧集满满的细节与情感之外,若靠近其女性故事的内核、走进温情叙事的肌理,《180天重启计划》还从“时间”“空间”“心灵”三个层面构建起了与同类题材有差异化的创作理念与内涵呈现。

  时间:更精巧的“代际故事”

  从时间维度看,剧集以母女的180天相处作为主线。在陪产也是陪伴中,代际关系完成了从“被困”到“解脱”再到“重新出发”——题名中的“重启”,既是目标,也是过程。

  谈到亲密关系,国产剧集的视角往往偏于横向、向下,突出为聚焦婚恋、育儿等主题,向上的代际关系往往被忽略了、老人这一社会重要形象更是经常被符号化。这虽有平台和主创对剧集市场的实际考量,但亲密关系从来不是单纯的“伴侣议题”,恰如心理学所告知的:“如果说离开原生家庭是人的第二次出生,那么,建构亲密关系就是长成全新自我的最好也最难的路径。”

  《180天重启计划》的创新或回归正在于此:它既展现母女关系,呈现“原生家庭”的来龙去脉,也聚焦两代人28岁的“第二次出生”,以爱恨情仇和个体成长,归于都市情感的“最大公约数”。但剧集的特点在于:它没有靠关系和代际的裂缝营造冲突与危机,而是主动地颠覆传统家庭剧中“母亲照顾女儿”的刻板模式,刻画了一组“非典型”的代际关系。

  首先,身份反转带来了戏剧张力。顾云苏在不情不愿中成为母亲的陪产护工,为戏剧带来了可能性、趣味性。剧集延续李漠导演善于营造氛围、刻画细节的手法,营造出种种心照不宣的小趣味、小尴尬、小共鸣,嘴角带笑又偶有启迪的轻喜剧风格,让观众得以在轻松愉悦的代入感中,突然被击中、感动、领悟。

  其次,日常语境提供了丰富可能。顾云苏要学习的“关系课题”不仅指向母亲,还包括同住一个屋檐下不甚相熟的继父、无血缘关系的弟弟、渴望破镜重圆的生父,甚至包括母亲的原生家庭、往日伤口与新的危机。日常生活的多个维度渐次展开,观众也更能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一份认同和体味。

  最后,个体差异展示出沟通要义。母女两人的个性看似迥异,顾云苏叛逆张扬,吴俪梅温润坚定,女儿更是靠一场“口嗨”开启了整个故事。但无论面对职场困境或家庭矛盾,她们仍有耐心和能力去寻得理解的可能。正因代际沟通本是一场无法定输赢的“无限游戏”,“双方博弈”与“自我革新”才会借助一次次心与心的触动、一场场经由打磨的沟通,让亲密关系不断生成新的枝叶,庇护乘凉的人们。

  空间:另一种“穿越形式”

  如果说时间为观众带来了“历时感”,空间则提供了“穿越感”。这当然不是指主人公具有穿越时空的超能力,而是导演如一名称职的导游,不断以插叙、跳切的叙事方式,引导观众往返于母亲与女儿的人生现场。

  但不同于常规的双线叙事,《180天重启计划》不仅意在交代来龙去脉、丰富人物形象,更要让“空间”撕裂人生、“裂缝”见证成长。以吴俪梅为例:作为家庭主妇,28岁的她羡慕职场女性,想走出相夫教子的小天地,去求学并从事一份“体面点的工作”,丈夫却无动于衷,只觉得“奔三的人还读什么书?”吴俪梅的抉择是跨过这条鸿沟,即便一地鸡毛、何惧一无所有;而当48岁的她因怀孕再次步入人生新阶段时,当年的吴俪梅摆脱婚姻追求独立的“出走”,与顾云苏在迷失中重启生活的“回归”,形成了“一门之隔”的两个空间——既是家门,亦是心门。从此角度看,剧集延续并拓展了“娜拉出走”的意义与价值,并赋予了当下的新义。

  两个空间、两种心态、两份思量,通过两代人在28岁的困境映照,两人最终完成了成长与救赎的主题。这对不时争吵又密不可分的母女组合,既展现出关系中的复杂微妙,又暗含血缘中的坚不可摧。虽然她们总在碰撞甚至争吵,但从靠近与弥合中偶得的“灵犀一瞬”,方如雪夜煮茶的静谧、似围炉夜话般亲密,却只会发生在千帆阅尽、风雪夜归之时。《180天重启计划》以铺陈多条时空线的“笨功夫”,只为让这种难以言传的感性时刻灵巧地发生,心开悟解。

  心灵:不一样的“女性议题”

  当理解了母女间“互文”式的困境与应对,社会议题的现实映射便自在其中。剧集直指女性群体在不同年代中面临的恒久议题,如职场困境、大龄女性婚育焦虑、重组家庭问题等,通过吴俪梅和顾云苏的“个例”,给予观众“爱自己最重要”“我的价值由我创造”等的“共情”,并鼓励女性勇敢追求自我价值,在事业、生活与感情等等维度,为自己提高“可行能力”的下限,从“想要被爱”的桎梏中逐渐认识到: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是“我之所以为我”的体现。恰如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所说:“世间最有意义的行为不正是不求回报地付出吗?这种行为的回报不来自他人,而来自我们自己。”

  于是,故事开头顾云苏救命式的呼喊——“我还能不能再做一回你的孩子”——便与故事的最终走向产生了意义的升华:爱是主动地“站进去”,而非被动地“坠入”;不要怕人生“出现问题”,但要审慎地对待“回避问题”。

  论至此处,我们可以更明晰地看到主创们的另一层着力:它尝试将冰冷的“议题”回归一种善意、温和、向前的气质。若以纵观的视角——而非某个片段——去看待这部剧集,很多主题其实已悄然变化,比如从“女性成长”到“共同成长”,从“自我救赎”到“彼此成全”,从“个体独立”到“代际相融”。因为议题常新、无常在,但生活理应继续向前。

  “人的心灵是一座花园,不耕耘就会杂草丛生”,《180天重启计划》在当下社会环境的价值,恰是它希望从心灵给予建议,让爱意弥合裂痕。正如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学派所主张的:人生来就是为了建构关系,我们需要通过外部关系才能见证自己的存在,更能重塑自己的存在;而亲密关系的终结解法,总是有关“看见自己”,进而“成为自己”。

  180天,并不长,愿人人都有一段这样的时光。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

  • 无人驾驶插秧机助力春耕生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