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西岸,从舞台延伸到生活场景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在西岸,从舞台延伸到生活场景

来源:文汇报2025-03-07 09:48

■记者 宣 晶 见习记者 臧韵杰

今晚,知名音乐人阿朵编导首秀、原创舞台剧《天生傲骨》在上海西岸大剧院开启全国巡演的首站,就此拉开首届“自在春天艺术节”的序幕。今年3月起至6月,“自在春天艺术节”将在这里呈现来自超过30个艺术团体的100余场演出与公共艺术活动,种类涵盖舞台剧、音乐会、现代舞、亲子剧、芭蕾舞、民乐和脱口秀等。

在上海徐汇西岸,传统剧场的边界被打破,艺术可以从舞台延伸至生活场景。“在剧场空间,公众不仅可以看到好戏,还能欣赏展览和装置艺术。剧院大堂、三楼‘在水长廊’等将逐步对公众开放,公共空间则引入公益的艺术工作坊和品牌文化活动。在不久的将来,剧院还会提供宠物友好的服务,欢迎大家带着‘毛孩子’一起来。”上海西岸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说,“在‘自在春天艺术节’的场域,艺术不只是观赏,而是每个人参与共创的生活提案。”

这里就是上海的“阿那亚”

“我老早就买了3月8日《天生傲骨》的票,作为送给自己和闺蜜的节日礼物。”这个周末,Cici瞄上了沪上最新的文化地标——西岸大剧院,安排来一场干货满满的Citywalk。“从北往南,可以一路打卡日晖港桥、星美术馆、龙美术馆(西馆),再到西岸美术馆、油罐艺术中心、西岸穹顶艺术中心……沿途可以喝杯咖啡,晒晒太阳,欣赏无敌江景。晚上去看阿朵的新剧,演出结束后去西岸梦中心喝杯啤酒。对文艺青年来说,这里就是上海的‘阿那亚’!”

坐落于徐汇滨江,西岸大剧院毗邻西岸梦中心、西岸穹顶艺术中心、油罐艺术中心和西岸美术馆,连成一串闪耀浦江的艺术明珠。“西岸沿江岸线从美术馆大道到剧场群落,历经前后15年的打造,此刻的西岸大剧院就是那片最璀璨的拼图。”在徐汇区文化旅游局局长伍彦心眼中,西岸大剧院不仅是表演艺术场所,也是上海乃至全球科技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年初以来已举办了多场国际性活动。“对市民而言,这里更是一个沉浸式的具有多元功能的开放公共空间,无论是欣赏一场精彩的演出,还是在江边享受落日余晖,抑或是带着‘毛孩子’在周边漫步,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剧场与城市生活的紧密互动、艺术与生活的无缝连接。”

古老非遗与先锋艺术展开对话

结合美轮美奂的艺术体验与潮流轻松的滨水生活方式,西岸大剧院将打造集观剧、社交与休闲于一体的公共艺术空间。“对于很多上海市民来说,春天是到西岸赏樱花、看展览的好时节,今后这里还有好戏连台。‘自在春天艺术节’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西岸的文化艺术板块将增添更多表演艺术内容,丰富大众的生活休闲方式。”上海西岸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彭菲说。

作为“自在春天艺术节”的开幕演出,全新舞台剧《天生傲骨》将连演七场。作品融入了震撼人心的原生态民族吟唱和传统乐器,将龙仙娥、央格里、田剑英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请上舞台,共同完成表演。主创团队采用沉浸声场技术,配以瑰丽独特的服饰妆造和丰富多元的音乐演绎,营造出身临其境的视听体验。

  古老非遗与先锋艺术展开对话,绽放璀璨的艺术火花。舞台上,非遗芦笙与电子音乐碰撞,藏在大山深处的“土地记忆”通过一首首方言唱段穿透剧场,让每一个“飘”在大都市的孤独者,都踏上找回内心的路。“有人问我,花八年时间打造一部剧,收益比不上开几场演唱会或者上综艺,值得吗?”阿朵说,“我们所有创作者都有一个梦想,希望把非遗的魅力带到现代的生活中。”

  《文汇报》(2025年3月7日 07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