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这是一趟“美”的奇幻漂流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这是一趟“美”的奇幻漂流

来源:文汇报2025-03-07 09:50

  ■记者 柳青

  日前揭晓的2025奥斯卡获奖名单上,拉脱维亚动画《猫猫的奇幻漂流》赢了好莱坞的两部大制作《头脑特工队2》和《荒野机器人》,获得最佳动画长片。影片上周五起在中国公映,首周末票房不到600万元,比起闹海的魔童,这一群搭乘末日方舟随波逐流的小动物们,显得过分的安静以至于没有存在感。获奖消息传出四天来,票房也仅增加了286万元。

  《猫猫的奇幻漂流》是个很可爱的片名,然而影片原名只有一个单词,直译是“漂流”。电影开始于人类退场的世界,人类文明的遗迹和自然的山川森林被肆虐的洪水覆盖,一只幸存的小黑猫侥幸上了一艘帆船,遇到情绪稳定的水豚,它们四处漂流,陆续有新的伙伴加入——爱捡破烂、计较身外之物的狐猴,性格乐天、酷爱社交的金毛犬,以及善良、有理性、坚持原则的蛇鹫。这是一目了然的动物版“诺亚方舟”,每种动物清晰地隐喻了个体或族群在社会化活动中的特质,有高贵的善行,有共情的温存,也有屈从于本能的局限。但这些动物又不至于太“拟人”,年轻的导演金兹·兹巴洛迪斯没有刻意地设计强戏剧的冲突和情节,他声称自己不擅长写对白,所以影片里的动物角色都不会开口说话,也不需要旁白和字幕卡,这是人类语言缺席的世界,一部彻底的默片。

  台词的退场,使《猫猫的奇幻漂流》看起来既简单又具备丰富、开放的释义。一船的动物日以继夜地漂流在浩瀚泽国,遇到了另一些动物,又各自别过,故事没有开始,无所谓高潮,结束的时候也不是叙事电影的常规结局,仿佛这场“漂流”可以反复地靠岸和起航,漫无目的地持续下去。独来独往的小黑猫学会接纳同伴,学会与“恐惧”和解,它从“淹死”的噩梦里醒来,看到水底斑斓的鱼群;它打开情感的襟怀,与水底巨鲸产生相惜的友情。水豚随遇而安,善待众生,哪怕救了不值得的犬类匪帮,它并不因此心生怨怼。狐猴不惜生死地追求一切亮晶晶之物,这是它的本能;猎狗看到兔子就要追猎,这也是它的本能。只是团队伴侣生死一线时,狐猴战胜了它的本能,舍弃它心爱的镜子,赶来救同伴;而猎狗屈于本能,为了追过路的兔子而舍弃同船的伙伴。艰难的生存环境里,动物族群抱团能生存得更好,但严厉的族群认同也让结盟的社群变成野蛮的帮派。折翅的蛇鹫是最理性的个体,但也因为它的智慧和道义感,它成了不容于乌合之众的孤独者,它短暂地承担过“方舟”的掌舵者,却最终振翅高飞地离开……

  当然,《猫猫的奇幻漂流》最大的吸引力也不在于这些简明的隐喻和解读,它没有深刻复杂的寓意,但是,它呈现了深刻、壮观的美。导演说,在这个故事里,拉帮结派的蛇鹫帮和不知感恩的狗群都不是“反派”,如果一定要界定“反派”,那就是恐怖的自然之力,那一股没有任何生物个体能抵抗的、毁灭性的力量。电影所呈现的,正是面对“天地不仁”,在毁灭和生存的缝隙里,仍然能看到超越生死、与时间同存的美。在野蛮生长的森林里,人类活动留下的废墟是美的,夕阳下的巨大雕塑是美的,半淹没在水中的宫殿和城市的遗址是美的;洪水无情上涨,高山成为小岛,在如血的夕阳里,庞然巨鲸跃出水面,这个画面是悲凉的,但也是美的;甚至,暴风雨肆虐的黑夜,巨浪打散无数舢板,高山沉入水下,这场景是可怖的,但这摧枯拉朽的场面在影片的分镜里,仍然是美的。自然的洪荒之力不可对抗,这群弱小的动物们在摇摇晃晃的帆船上,不知道死亡和明天哪个先来,但是它们抬头看到灿烂的晚霞铺满远近的水面。

  这是对死亡和灾难的“美化”吗?不,《猫猫的奇幻漂流》是用“美”筑起一道抵御命运无常和不幸的堤坝。

  《文汇报》(2025年3月7日 07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