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封神背后的惊天之战

来源:文汇报2025-03-10 09:57

  赵志明

  2025年春节档,两部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和《哪吒之魔童闹海》,让《封神演义》这部诞生于明朝的神魔小说再次进入读者的视野。《封神演义》以商周的政权更替为背景,塑造了一大批异能之士,如申公豹、姜子牙、哪吒、杨戬、杨任等人,或神或魔,或助西岐,或保朝歌,两方势力斗得天翻地覆。

  其中,作者许仲琳创造的阐教、截教二教,一直是方家争论的焦点。鲁迅认为,阐教有阐扬正教之意,与之相应,截教就是阻绝正道之意。也有学者指出,截教之名,源于“海外有截”,虽然与阐教确实有对立关系,但没有阻绝之意,更接近地理位置上的“海外教派”。如果说阐教是正道,那么截教更像是“旁门左道”。

  不管是阴谋论,还是政治论,用党争话题概括这样一场波澜壮阔的史诗之战、封神之战,的确是省了很多麻烦。阐教站在道德和舆论的制高点上,“天命”的加持注定封神之举有惊无险、马到功成,浩浩荡荡的一场变革早已拟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封神演义》中,还有一位法力无边的陆压,其人虽然不属于阐教、截教,却在关键时刻持天差处罚了赵公明、余元等截教徒,在武王心生退兵之意时以天数定君心,口口声声奉的都是“天命”。“天命”让截教的“道友情谊”显得非常局限,更像是结党营私、螳臂当车。无论如何,阐教借助“天命”这口尚方宝剑,通过残酷的人事斗争、舆论操控和暴力战争,实现了对截教的全面清剿,法力高强的截教诸道友最终只能在封神榜上留名。

  既然如此,三教共议(以通天教主、元始天尊和老子为代表)封神榜之后,阐教执行的所谓天命到底是什么?天命或许并不是抽象表达,而是实有所指?

  中国神话传说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和演变,神话系统异常复杂,时常需要打补丁。所谓“天”,也早已不是抽象的自然规律或一神论中的唯一真神,而是按照人间的政治社会组织形式,搭建的“天庭”这一政治统治机构,有着高度复杂的运作机制。《封神演义》原作中,天庭不曾直接露面,也不曾直接向阐教下达政令。首次出场是在哪吒闹海的故事中,哪吒在师父太乙真人的指示下,在天庭的南天门成功拦截并痛打前来击鼓告状的东海龙王,让他不敢再向天庭告状。而南极仙翁也是隆重换上朝服后才去往瑶池圣母处借来制敌宝物。

  这让人不禁怀疑,天庭和昊天上帝显然默许了阐教对“天命”的最高解释权和执行权。天命下达后,需要阐教不打折扣地执行,需要截教前赴后继地抗争。到底是什么样的天命,需要如此刮骨疗伤,需要这般庞大的牺牲呢?

  我们不妨将封神壮举放在商周时期的背景上考虑:殷商一族以农业和手工业为生,和先民们一样,傍水而居,在河边开垦种植。然而,灾害总是无情,黄河之水对他们的种植水平和技术予以冷酷的回应。殷商的君王不得不卜问祈雨,数次迁都。主宰水、雨的神祇们,也因此达到了权力巅峰。然而,天道轮回,盛极必衰。这些水神久受香火崇拜,或许玩忽职守、不能自持、贪污供奉,丧失了初心,上不能报效天庭,下不能安抚民心。尤其让昊天上帝难以容忍的是,他们结党营私、称兄道弟,甚至徇私公然对抗天庭。即便广成子秉持极大诚意,三上碧游宫,都无法让他们有所收敛,反而布下更加穷凶极恶的诛仙阵。

  在《封神演义》里,那些旧神们——碧游宫的弟子们大多居住在海岛或河洲之上,湿生卵化,诞生于河海及岸边,掌管着水资源,拥有着水能力,很多人的名字、法宝和阵法都源自水,堪称水的化身。当他们互相勾结在一起,完全无视天庭的组织秩序,天庭岂能视若无睹?水患频发,民不聊生,天命就此和民意结合在一起。回顾最初三教共议封神榜,已足以证明这轮封神、这次天命来自民意,天上人间都期待着新神的诞生。但遗憾的是,截教弟子一直抗命不遵,像赵公明这等法力无边的高人,更是视天命为无物,助纣为虐,连伤多位阐教师尊。三仙姑摆下的九曲黄河阵甚至削去了十二金仙的顶上三花,让十二金仙成为肉体凡胎,最后惊动了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最后甚至亲自下场,意欲诛杀阐教诸仙。

  旧神们水陆两栖,拥有可怕的能力和法力,让当时的人类畏惧难安。流浪的殷商臣民受够了困苦,需要安稳的家园,渴望一片肥沃平整的田地。关中平原满足了他们的幻想,这里河流交错、流量流速适宜,水滋润土地而不至于成为大患。西周子民们向内陆深处探索,开垦出片片西土良田。君王则重农安民,让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进入爆发期。西周属火德,不仅克灭了属金德的殷商,更德润四方,生出新土,披荆斩棘,千里沃土一览无余,滋长出无限生机。《封神演义》里,阐教徒多为人类修行,即便偶有畜生也皆胎生,他们多隐居于内陆深山之上,五行重土,以人为本,武器法宝除了传统金属锤造之外,皆或绫衣、旗幡类纺织制品,或蒲团、木剑等植物加工,或尺、印、图等文房之用,都是社会生产发达的硕果。

  西周类似于伊甸园,暗含着一种理想,也是天道循环的重新开始。子民们苦尽甘来,在此安居乐业,从此阡陌纵横、鸡犬相闻,农业生产和技术都迎来新的发展。土地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源,隶属新神的管理范畴。阐教辈分等级森严,教规教律严明,与新兴的西周王朝一样,标志着一种新生的秩序。

  在《封神演义》里,封神榜上多有旧神的名字,雷部二十四位催云助雨护法天君榜上有名,火部和瘟部诸神也俨然在列。天庭不曾忘记这些旧神的能力和贡献,将他们的尊名镌刻在封神的史书之上,享受香火供奉,让人永世吟唱。然而这次封神,的确不曾给予任何新神或旧神无上权力,他们不仅受制于打神鞭,也被困在更加明确的岗位职责之内,不能再肆意妄为、为祸人间,新的秩序就此诞生并固定。

  天上人间重合一体。从这一角度看,截教受到的并非只是清剿,也有重塑,他们不再作为海外教派而存在,而是听命于天庭的统一调度。旧的历史和生产方式并未清零,而是作为新时代新生活新生产的一部分,闪烁着昔日余光。《封神演义》里的天命,从始至终都若隐若现,或许许仲琳也不清楚,他记录的商周之战,暗合了新的生产和生活,他自己所在的明朝,也正在滋生资本主义萌芽。

  《文汇报》(2025年3月10日 08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