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双线叙事,成败就在一线间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双线叙事,成败就在一线间

来源:北京日报2025-03-11 10:10

  华明玥

  “看过《180天重启计划》了吗?那可有几分像剧版的《好东西》!”

  这句推荐,让我迅速去观瞧这部由李漠导演的“女性主义新作”。果然,这部家庭轻喜剧的第一集剧情就石破天惊:高龄孕妇吴俪梅(吴越饰),与疑似怀孕的女儿顾云苏(周雨彤饰)在孕检门诊偶遇,顾云苏担心母亲的安危,脱口而出的话却像讥嘲:“这年龄怀孕像老房子着火,怀的不是孕,是一个雷!”48岁的吴俪梅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讥女儿与男友分手后才测出怀孕,是打算“变废为宝”。一个反常规的亲情故事由此展开:28岁失业又失恋的女儿,在查出“两条杠是乌龙事件”后选择回家,陪妈妈走过怀孕到生产这段时光。

  这部剧的开场,充满了《好东西》的况味:灵动中满含倔强,温情中遍布尖锐,叛逆中又不乏互相心疼。从目前播出的剧集看,吴俪梅、顾云苏母女所有的选择,核心思想都来自这样两句话:“女性可以拒绝以爱为名的任何控制。”“不是自己挣的东西,我统统不要。”主创认为,这种女性主义的骄傲,将是“重启人生”的点火器。主题的“叛逆”就决定了一部分剧情非常人能理解。比如,开场后没多久,顾云苏被上司男友临时告知,他将升迁异地,希望带着她一同离开,顾云苏觉得自己“被安排”“不受尊重”,就选择在男友的欢送会上发酒疯,并宣布分手和辞职。观众惊呆了:港剧在几十年前就教导我们“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这样的金玉良言都被今天的刚直女孩忘了?又比如,年轻时,作为家庭主妇,吴俪梅忽然选择与事业有成却有些大男子主义的前夫离婚,白手起家却选择净身出户抚育孩子,观众也很不明白她的选择:哪怕要一部分婚后财产,也用不着过这种吃不起两个鸡蛋的苦日子,这到底是惩罚了谁啊?而吴俪梅在48岁这年怀孕后,老母亲马不停蹄赶来照顾,可吴俪梅始终别别扭扭,一言不合就表达自己的不适,连观众都在弹幕上为老母亲抱不平:“文学编辑就是矫情啊!”

  怎样将女主们的反应合理化?主创依赖双线叙事,通过闪回,去呈现类似的遭遇在不同时期的女主心中的波澜,来分析她的内心为何一瞬间“起了毛”。就拿顾云苏和秦宇轩堪称“炸裂”的分手戏来说,男友单方面决定去上海发展,顾云苏不愿跟随,拒绝就好,两人的矛盾似乎远没到当着同事借酒发疯的地步。但紧接着,剧情切换到另一条时间线,带着我们走进顾云苏缺乏安全感的童年——某一天,年幼的她突然被告知父母要离婚,她将跟妈妈离开。原来,如今的男友让她又见“最后一刻被通知”的惶恐,她的破防就有了依据。再比如吴俪梅与老母亲的别别扭扭,通过双线叙事回头看,也有了某种情绪上的支撑——吴俪梅结婚那天,兴高采烈地站在门口迎宾,可一贯看不上女婿的母亲却在一旁冷嘲热讽,说她将来肯定得后悔。这扎在心里的一根刺,就成了吴俪梅对母亲别扭态度的由来。

  当然,双线叙事也有过犹不及的一面。在闪回频繁时,每过10分钟,就有吴俪梅28岁的部分与当下剧情来回穿插,这很容易让剧情有破碎感。加上青年吴俪梅也选了周雨彤来演,她以当时流行的大波浪配上巨大的耳环、鲜艳口红搭配复古港风裙装,与顾云苏的打扮形成对比,但周雨彤的演技依旧没法让人很好地区分这两个人物。尤其是看到周雨彤刻意模仿吴越特有的两边歪头的表情,以及声音夹起来说话,观众会觉得剧情好“悬浮”——吴俪梅一直用清脆圆润的夹子音说话,从未有过改变,难道她二十几年来一直走得很平顺,被保护得很好?虽然吴俪梅一直排斥为了孩子奉献一切,独自养育顾云苏时依然要去舞厅跳舞,但在选择净身出户后,为了买鱼省两块钱,她也是忍着鱼贩子的白眼,非要等翻肚皮的鱼彻底咽气——这种单亲妈妈成长中的心酸,与如今物质条件好、充满松弛感的周雨彤可不一样。年轻演员应该明白,吴俪梅在独自抚育女儿的过程中也粗哑过、暴躁过,放下过娇俏与脆生生,到了48岁,她恢复了天真烂漫的情态,是因为在第二段婚姻里得到了别样的滋养。演员既然要一人分饰两角,一定要演出母女俩28岁的反差,才扎实而有说服力。

  双线叙事,既可能很讨巧,也可能短板频出。不可否认,《180天重启计划》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就像《好东西》贡献了王铁梅、王茉莉和小叶的铁三角一样,这部剧也贡献了吴俪梅、顾云苏、外婆这两对非传统母女组成的铁三角,这当然让电视剧赢得了热辣滚烫的话题性。从《好东西》开始,将有关女性觉醒的严肃议题,包裹在机警、诙谐、幽默的轻喜剧表演中,就成为一种讨人喜欢的现实主义表述方式。《180天重启计划》也在这条路线上努力尝试。为了拉满戏剧张力,主创不惜将“单亲家庭+重组家庭+高龄产妇”这样的设定集中在吴俪梅一个人身上,并用大量的闪回去展现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但就目前播出的剧集看,双线叙事太过稠密,令剧情有“掰碎了解释”的拖沓感,而这种内心分析的拖沓,与女主不计后果的爽感选择组合在一起,反而令剧情充满矛盾。要知道,讲述成年母女“被迫同居”180天的故事,触发代际价值观碰撞、家庭亲密关系的界限感等议题的讨论,其前提是,把“家常感”做到十分,才能令人信服啊。(作者为散文作家、影评人)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