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非遗歌舞可以“潮起来”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非遗歌舞可以“潮起来”

来源:人民日报2025-03-12 09:41

  全国政协委员、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校长 杨钰尼

  2024年以来,我和团队创编的《非遗也“潮”》《云南舞蹈地图》《乐作乐》等融合了非遗民族歌舞与现代舞蹈的作品,密集亮相国内、国际舞台,受到观众喜爱。这些非遗年轻化表达的探索和创新,让我明白——非遗歌舞,的确可以“潮起来”。

  我是在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边长大的95后哈尼族姑娘。哈尼梯田层层翻涌的稻浪、哈尼古歌娓娓道来的和声,还有乐作舞步步生莲的舞姿陪伴我一路成长。小时候,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唱哈尼歌、跳民族舞。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会跳会唱哈尼歌舞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传统的非遗民族歌舞,逐渐有了被遗忘的迹象。

  杨钰尼教孩子们学习民族歌舞。叶传增供图

  非遗,不能是孤芳自赏的“老物件”。如何让古老的非遗重焕生机?2015年,还在读大学的我在家乡红河县创办了文化艺术传承中心,立志将家乡歌舞文化融入生活,用青春之力促进“哈尼多声部民歌”“乐作舞”等哈尼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创业之初,我带着山里的孩子们学唱哈尼古歌,学跳乐作舞。有人质疑:“教这些老掉牙的东西,能有什么前途?”但我觉得,民族文化瑰宝蕴含着独特的魅力,只是尚未被更多人看见。教学中,我自己也经常向民间艺人请教,提炼非遗歌舞中动作的精髓、代表性的音乐段落,再加以创新发展。

  2018年,我带着孩子们到北京参加比赛。我们的作品《哈尼宝贝》一亮相,便惊艳全场。最后,作品得了全场最高分。孩子们激动得欢呼雀跃,眼中闪烁着喜悦的泪花,哈尼歌舞终于被人们看到了!

  10年来,我们中心共培养出3000多名学员,组建起一支近20人的歌舞教师团队,引领梯田边的孩子们凭借艺术才华走出大山。而我又在思索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让传统非遗在新时代实现“破圈”发展。我开始大胆尝试,把哈尼民歌融入电子音乐,让充满民族特色的乐作舞和时尚动感的街舞相互碰撞。

  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就拿我和云南民族街舞团的合作来说,一开始,他们对这种融合心存疑虑。街舞团的老师担忧地说:“这两种舞蹈风格差异太大了,融合不好的话,会不会变得不伦不类?”我理解他们的顾虑,耐心解释哈尼舞蹈的起源、特点及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大家围坐在一起,反复探讨动作的衔接、节奏的把握,不断摸索、调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点,让两种截然不同的舞蹈在碰撞中绽放出绚丽火花。后来,就有了《非遗也“潮”》系列作品。

  非遗“破圈”需要活态传承。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有一段震撼人心的配乐,采用的正是“活态传承”的贵州侗族大歌。独特的和声和悠扬的旋律,为电影场景注入了灵魂。我期待不久的将来,哈尼族民歌也能与影视剧来一次“双向奔赴”。

  现在,我经常在短视频平台看到年轻人直播跳乐作舞的视频,弹幕里满是“求教学”的留言。哈尼民歌里有句歌词:“种子种在梯田里,就会长出新希望。”我愿意做那座连接过去和未来、家乡与世界的桥梁,让哈尼文化越过高山和湖海,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记者叶传增采访整理,毛敬华参与采写)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举行

  • 海军83舰编队抵达泰国进行友好访问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