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非遗歌舞可以“潮起来”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非遗歌舞可以“潮起来”

来源:人民日报2025-03-12 09:41

  全国政协委员、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校长 杨钰尼

  2024年以来,我和团队创编的《非遗也“潮”》《云南舞蹈地图》《乐作乐》等融合了非遗民族歌舞与现代舞蹈的作品,密集亮相国内、国际舞台,受到观众喜爱。这些非遗年轻化表达的探索和创新,让我明白——非遗歌舞,的确可以“潮起来”。

  我是在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边长大的95后哈尼族姑娘。哈尼梯田层层翻涌的稻浪、哈尼古歌娓娓道来的和声,还有乐作舞步步生莲的舞姿陪伴我一路成长。小时候,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唱哈尼歌、跳民族舞。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会跳会唱哈尼歌舞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传统的非遗民族歌舞,逐渐有了被遗忘的迹象。

  杨钰尼教孩子们学习民族歌舞。叶传增供图

  非遗,不能是孤芳自赏的“老物件”。如何让古老的非遗重焕生机?2015年,还在读大学的我在家乡红河县创办了文化艺术传承中心,立志将家乡歌舞文化融入生活,用青春之力促进“哈尼多声部民歌”“乐作舞”等哈尼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创业之初,我带着山里的孩子们学唱哈尼古歌,学跳乐作舞。有人质疑:“教这些老掉牙的东西,能有什么前途?”但我觉得,民族文化瑰宝蕴含着独特的魅力,只是尚未被更多人看见。教学中,我自己也经常向民间艺人请教,提炼非遗歌舞中动作的精髓、代表性的音乐段落,再加以创新发展。

  2018年,我带着孩子们到北京参加比赛。我们的作品《哈尼宝贝》一亮相,便惊艳全场。最后,作品得了全场最高分。孩子们激动得欢呼雀跃,眼中闪烁着喜悦的泪花,哈尼歌舞终于被人们看到了!

  10年来,我们中心共培养出3000多名学员,组建起一支近20人的歌舞教师团队,引领梯田边的孩子们凭借艺术才华走出大山。而我又在思索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让传统非遗在新时代实现“破圈”发展。我开始大胆尝试,把哈尼民歌融入电子音乐,让充满民族特色的乐作舞和时尚动感的街舞相互碰撞。

  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就拿我和云南民族街舞团的合作来说,一开始,他们对这种融合心存疑虑。街舞团的老师担忧地说:“这两种舞蹈风格差异太大了,融合不好的话,会不会变得不伦不类?”我理解他们的顾虑,耐心解释哈尼舞蹈的起源、特点及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大家围坐在一起,反复探讨动作的衔接、节奏的把握,不断摸索、调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点,让两种截然不同的舞蹈在碰撞中绽放出绚丽火花。后来,就有了《非遗也“潮”》系列作品。

  非遗“破圈”需要活态传承。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有一段震撼人心的配乐,采用的正是“活态传承”的贵州侗族大歌。独特的和声和悠扬的旋律,为电影场景注入了灵魂。我期待不久的将来,哈尼族民歌也能与影视剧来一次“双向奔赴”。

  现在,我经常在短视频平台看到年轻人直播跳乐作舞的视频,弹幕里满是“求教学”的留言。哈尼民歌里有句歌词:“种子种在梯田里,就会长出新希望。”我愿意做那座连接过去和未来、家乡与世界的桥梁,让哈尼文化越过高山和湖海,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记者叶传增采访整理,毛敬华参与采写)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