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于洋:经典角色铸就时代记忆
首页> 文娱频道> 名家访谈 > 正文

于洋:经典角色铸就时代记忆

来源:人民日报2025-03-13 10:04

  江 平

  早春二月,在银幕上扮演英雄的于洋前辈离开了。他走得安安静静,并不像在电影里扮演的角色,永远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

  我依然不敢相信他会离去,而且是在他的老伴杨静离开后不到40天的日子里。他比97岁的杨静老师还小两岁呢。

  晚年的于洋与杨静。江 平供图

  这些年,于洋和杨静一直住在一家舒适温馨的养老公寓。说实话,费用不低,都是女儿贴补的。我常去看他们,并非因为他们是蜚声影坛的艺术家,也并非因为我曾是他们所在的中影的领导之一,而是因为他们在我的心中如同我的父母一样。

  二老的儿子于晓阳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2005年元旦刚过,晓阳出差勘景,为了给摄制组节约经费,选择了乘坐火车,途中,突发哮喘猝然离世,年仅45岁。晓阳突然离世,二老一夜白头。从此,他们就是“咱爸咱妈”了。

  这十来年,只要我去看望他们,二老都会像小孩过年一样开心。有一回,杨静突然抓住我的胳膊,悄声问:“现在反腐败,妈打心眼儿里称赞,可又担心你。”“为啥?”我不解。老太太叮嘱我:“不该吃的饭别去,不该拿的钱别拿。”我不住地点头。于洋还是不放心:“哪怕常在河边走,你也千万不要湿了鞋。我已经没了一个儿子,不能再没有一个儿子了……”说着,他竟然老泪纵横。那一刻,我才知道,“英雄”也有落泪的时刻。

  于洋是山东黄县(现龙口市)人,生于1930年,属马,自幼随父母闯关东,受尽侵略者和恶霸的欺压。他13岁时,因为穷,经人介绍,到伪满洲国的电影公司跑龙套、做小工,在睡凉炕、啃窝头、遭歧视的日子里,偷着学艺,居然也能和资深演员浦克、凌元这些明星搭戏。抗战胜利,为了填饱肚子,于洋决定去当兵。有人劝他,你可别跟错了队伍。一个15岁的孩子要怎样做决定呢?多少年后,他说,看到八路军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他就认定,要跟着共产党走,再苦也值。

  从长春走到鹤岗,他参与创建了人民电影最早的拍摄机构——东北电影制片厂,在新中国的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和第一部长故事片《桥》中,均有出色表演。在那里,他遇上了一位能歌善舞会演戏的蒙古族姑娘,她的名字叫德勒格尔玛。她成了他日后的妻子杨静。他们联合主演、联合导演,将人生献给了新中国的电影事业。

  1959年,于洋一人在北影厂拍摄的5部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片中演了两部:《青春之歌》和《水上春秋》。他成功塑造了地下党员江华和游泳健将华小龙这两个年龄、气质、性格、谈吐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两个角色鲜活、生动,充满青春的朝气,洋溢信仰的力量,成为青年人争相效仿的时代榜样。

  于洋在《暴风骤雨》《革命家庭》《英雄虎胆》《大浪淘沙》《火红的年代》《第二个春天》等一系列电影中担纲主演,蜚声影坛。1962年,他被选为22位“新中国人民演员”之一。

  为了塑造角色,于洋不但学会了打枪、用炮,而且能驾驶汽车、坦克和飞机,从来不用替身。曾经因饰演钢铁工人深入生活,他差点被炽热的钢水烫伤,也因在舰艇上演海军被晒得全身脱皮。拍动作片,年已半百的他不请武行帮忙,自己摔断了两根肋骨。演雨戏,寒冬腊月,他被冰冷的消防水龙头冲出肺炎,导致终身咳嗽……历尽苦难,他痴心不改。

  于洋自导自演的电影《戴手铐的旅客》1980年上映,受到观众的热爱。电影中的一曲《驼铃》传唱至今:“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

  改革开放后,杨静也不甘示弱,两人联合导演了《驼峰上的爱》《大海在呼唤》等影片。为此,每回我主持电影节的晚会时,杨静事先都得叮嘱我:“千万别说我是于洋的夫人,我不沾他的光。”

  2005年中国电影百年,于洋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2010年第十九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他获得“终身成就奖”。杨静也被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授予“特别荣誉奖”。老太太很得意:“我俩这辈子,不敢说是旗鼓相当,至少我也是巾帼不让须眉。”

  2018年,年近九旬的于洋和杨静参与拍摄了公益电影《一切如你》,为传递代际之间的温情贡献力量。他们在片中的真挚表演彰显老一辈电影人对电影艺术的热爱。

  “用角色讴歌英雄,用生命践行信仰”。于洋的表演美学深深影响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他创作的经典作品早已铸就时代记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观众。

  (作者为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一级导演)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二届“长城杯”铁人三项赛半决赛举办

  • 黄河内蒙古包头段已进入开河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最近的科技新闻中,人工智能依然备受关注:能看会写的AI医生、灵活拧螺丝的机器人、会自己“脑补”物理规律的视频生成模型……
2025-03-17 08:5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发展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引发广泛关注。
2025-03-17 02:10
番茄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可以揪着吃。走进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北京京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智慧温室产业示范园,无土栽培串收番茄,经过一系列改良升级,正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2025-03-17 02:10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3个“80%”令人瞩目: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
2025-03-17 02:10
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悉,该院陈贵林教授团队发现,甲虫与蚂蚁合作,共同完成了荒漠生态系统中药用寄生植物锁阳种子的传播,从而首次揭示了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为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保护和管理锁阳种群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5-03-17 02:10
当前,泰国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尽管泰国经济增长略好于预期,但整体增速仍然低于东盟邻国。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泰国亟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经济韧性,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025-03-17 02:10
据《自然》杂志近日报道,美国新兴技术观察站(ETO)一项分析报告发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部分芯片设计和制造研究方面的基础研究,有望为未来的计算硬件奠定基础。
2025-03-14 09:46
车市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智驾战。近期上市的几款新车上搭载或升级智驾功能,包括15万元级的深蓝L07,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今年8月将智驾覆盖到10万元级车型。“比亚迪多款车型搭载了基于地平线征程6M的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
2025-03-14 09:39
此项研究中,团队将金属熔化,并利用团队前期制备的高质量单层二硫化钼压砧进行挤压,实现了多种二维金属的普适制备。
2025-03-14 09:38
近日,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陈喆研究员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化学系白宏震、汤谷平教授及海洋学院王楠副教授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25-03-14 09:38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白洋团队13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成果,构建首个作物根际细菌基因组数据库以及作物根际病毒基因组数据库,
2025-03-14 04:10
我出生在安徽寿县农村,幼时目睹父老乡亲缺医少药的困境,长大后便下定决心做一名医生,治病救人。
2025-03-14 04:25
2025年3月13日是第20个世界肾脏日,本届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肾脏健康,提高对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认识,强调了早期发现和干预对肾脏健康的重要性。
2025-03-13 09:15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该所王占彪研究员团队定量解析了童装、针织衫、工作服、T恤和作训服等棉质纺织品“从种子到成衣”全阶段的碳排放情况,即碳足迹,并提出对应的具体“减碳”策略,为我国棉花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线索,也为全球棉花纺织产业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环境科学类国际期刊《资源、保护与回收》上。
2025-03-13 04:40
刚开学,我和学生聊天,询问他们假期有啥进步。有学生说深入钻研了英语六级通关秘籍,自信本学期六级必定取得高分;有学生讲潜心研究了高压绝缘,C刊论文胜券在握;
2025-03-13 05:15
这个春天,越来越多“Z世代”新农人走进田间地头,带来春耕新气象。如今,他接到了3000多亩农田的服务“订单”,周边农户都乐意把农田托付给这个老练的“新农人”来打理。
2025-03-13 09:01
在总结11个术前免穿刺手术案例的基础上,邢念增在国际上首创“前列腺癌免穿刺理念”。
2025-03-13 09:01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能够推动数实深度融合,释放需求潜力,提升产出效率,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高。
2025-03-13 09:00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5)虽已落幕,但引发的思考和争论仍在持续。
2025-03-12 10:11
龙泉又多了一张新名片——汽车空调热管理产业,全市不到30万的人口中,就有近2万人从事汽车空调行业。
2025-03-12 10: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