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绵延传承的共有情感

来源:人民日报2025-04-07 09:32

  王 馗

  清明,万物初生的一段明媚时光。经历了冬天蛰伏和春耕劳作后,人们乐享草长莺飞的自然之趣。中国戏曲中有不少作品,用诗一般的语言和唱腔,回应着清明节带给人们的这种舒适愉悦。

  南北方众多曲种都有的歌舞小戏《小放牛》,叙述的是牧童和村姑共赏春光,互相逗趣而心生爱慕的生活片段。戏中的两个青春男女,一问一答,你唱我和,一派浪漫天真的气息。就像京剧里唱的:“三月艳阳天,放牛到村边。野花红又艳,山草青又鲜,黄莺儿枝头叫,白鹅戏水间。今日风光好,山歌唱连天”,天人相谐、万物共生,人事物态都极其干净纯粹。世间的一切都按着自己的生命律动,张扬着无拘无束的生命意志。

  京剧《小放牛》演出剧照。北京京剧院供图

  戏中牧童与村姑的载歌载舞,将众多民间知识掺杂其中,并用通俗易懂的唱词,将唐代诗人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一诗,做了形象化的演绎。“牧童开言道,姑娘你是听:用手一指,东指西指,南指北指,过了这高坡,有几户人家,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村姑你过来,你要买好酒在杏花村哪哈咿呀嗨”,一段唱词妙趣横生。舞台表达不再是文人诗歌中细雨纷纷、神情凄迷的惆怅,在人物手指目顾、你来我往之间,体现出“清明”贴合自然、顺应自然、张扬自然的节日之义。

  元人康进之创作的杂剧《梁山泊李逵负荆》,也将背景置放在清明时节梁山例行三日假期。李逵正准备踏青赏玩、买酒饱醉。清明时山水花树特有的温润舒爽之感,正暗合了梁山带给李逵的心理感受。因此,面对桃树上黄莺啖食花瓣的天然景象,他竟然“绰起这桃花瓣儿”,细细打量,在自己“黑指头”之上,不但看到了“恰便是粉衬的这胭脂透”,而且为逝水飘花生起惋惜之情来。这样一个五大三粗的莽汉,透露出如此细腻甚至女性化的情思,以极大的艺术反差,为李逵这个形象填充进活泼的人性和纯粹的情感,也为剧中李逵被误导的主体情节,做了喜剧化的气质铺垫。

  清明节从自然节气转变成民俗节日,与寒食节、上巳节都产生了文化关联。特别是晋文公重耳火烧绵山的传说故事,不但延续了上古时期禁火、改火等制度带给后世的集体文化记忆,而且让介子推这个人物承载起后世儒家“忠孝”伦理观念,让扫墓、祭祖、插柳等仪式活动有了更加稳定的形象依托。从元代杂剧名作《晋文公火烧介子推》到近代依然流传的《焚绵山》等剧目,可见其绵延传承。

  元代以来,戏曲屡屡将清明节祭祖、上坟等民俗活动,作为塑造人物、推进剧情的重要桥段。在元杂剧《墙头马上》中,正是因清明时节裴少俊替代父亲去上坟祭祖,才有了裴尚书在后花园发现裴少俊和李千金的隐婚事实。南戏《杀狗记》第二十二出《孙荣奠墓》中,也是在清明时节,孙荣与哥哥已是贫富悬殊,在双亲坟前哭诉遭遇。在众多剧种演绎的《打侄上坟》中,陈大官因挥霍家财,落得乞讨为生,清明祭祀父母之时,极尽忏悔。在源出南戏故事的京剧《小上坟》中,萧素贞清明哭坟,痛诉自己独立支撑生活的不易,由此与回乡祭祖的刘禄景夫妻重逢。不少民间小戏同样借着清明祭祀亲人的背景,来表达孤独无助的悲苦情绪。

  这些作品通过清明祭扫的民俗活动,将中国慎终追远的家族观念赋予其中,剧中人物不论身世贵贱,不论境遇落魄还是腾达,都展示着不忘祖宗、勿失亲情的伦理观、道德观,这种价值立场让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有了更加丰富的人性表达。春光烂漫的“清明”,也就有了浓淡深浅各异的感伤色彩。明代剧作家孟称舜创作的杂剧《桃花人面》,以唐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为蓝本,用前后两年清明发生的故事,细腻地展示“春水无边,隔无端春梦远”的怅惘。这种细腻委婉的情感心理和人物故事,在陕西碗碗腔《金琬钗》中得到了更加复杂的渲染,其中的折子戏《桃园借水》至今脍炙人口。

  中国人共有的情感,让清明节有了极大的包容性,也让一个节日折射出丰富的人性光彩和生活内容。这是我们葆有这个节日,延续这样的戏曲,最充分的理由。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戏曲学会会长)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开幕倒计时1天

  • 倒计时1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