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闽韵新生:非遗“活态性”与可持续传承范式重构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闽韵新生:非遗“活态性”与可持续传承范式重构

来源:光明网2025-04-08 17:46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基因库,其存续密码深植于动态传承的实践土壤之中。福建作为全国非遗资源大省,现有8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145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及705项省级非遗项目,构建起金字塔形的保护体系。其保护实践既彰显闽文化生态的在地性特征,又在国际非遗保护理论演进中贡献出具有标本意义的在地化方案。我们以“活态传承”为学术支点,融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破解非遗生命力与社区参与的共生密码。研究突破静态保护思维,聚焦“人-艺-境”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通过田野考察发现:传统技艺的存续不仅依赖技艺本身的传承,更取决于其与社区日常生活的嵌合程度。这种嵌合催生出三重传承动力:文化认同的内生驱动、代际传递的情感纽带、创新发展的时代适配。基于此,我们提出构建“根系深植,枝叶更新”的传承范式,既确保文化基因的稳定性表达,又预留适应现代社会的演化空间,最终形成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有机嫁接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活态性:非遗存续的哲学根基与实践导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概念源于文化人类学“活历史”理论,强调其在当代社会仍具有功能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将其界定为“活态遗产”(living heritage),突出其通过代际传承与社区互动持续演变的本质特征。相较于物质文化遗产的固态保存模式,活态性体现为三重维度:主体依存性要求传承人与社区共同参与(如福建木偶戏通过“进校园、进社区”构建传承体系);时间维度接纳文化形式的流变创新(王文章提出的“活态流变性”理论);空间维度强调与日常生活的深度嵌合(需在原生环境中保持功能延续)。这一特性在学术语境中经历了从“民俗文化”到“活态遗产”的认知转型,其保护实践需平衡历史真实性与现代适应性,避免将活态文化降维为静态展品。其二,动态适应性。活态性排斥固化保存,强调文化形式在历史语境中的自我调适能力。如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在当代建筑实践中融入抗震技术改良,既保持传统形制又回应现代需求。其三,系统开放性。非遗作为文化生态系统,需与政治、经济、技术等外部要素持续互动。福建非遗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即印证了这种开放性——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产业转化实现保护资金反哺,形成“以产养遗”的良性循环。这一理论框架颠覆了传统保护范式中的“博物馆化”倾向。黄仲山指出,活态性概念的确立推动保护实践从“抢救性记录”转向“过程性维护”,关注点从文化表象的留存深化为文化基因的激活。福建的实践印证了这一转向:《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明确提出“活态传承”原则,通过建立动态评估机制监测非遗项目的存续状态,而非简单量化传承人数量或档案完整性。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文化适配与范式创新。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引入非遗保护领域,需突破其环境经济学起源的局限,构建文化本位的理论模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指南》中确立的“三维框架”——环境可持续、经济包容、社会公平——为这种适配提供了基础。福建非遗保护实践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更具文化针对性的理论范式:首先,代际公平原则的文化诠释。传统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资源在代际间的均衡分配,在非遗语境中则转化为“传承链完整性”概念。福建通过建立分级传承人培养体系(如省级传承人带徒津贴制度)、推行“非遗进校园”长效机制,确保技艺传递不断代。这种制度设计暗合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通过增强年轻群体的文化参与能力实现代际公平。其次,系统韧性建构。非遗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抵御现代化冲击,福建经验显示:建立“弹性缓冲层”是关键。具体表现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圈层保护结构,核心区保持传统实践原真性,缓冲区发展文创产业,外围区培育消费市场;数字化保护的双向赋能,既通过动作捕捉技术留存技艺精髓,又借助虚拟现实创造新型展演场景。这种分层保护机制增强了系统应对变迁的韧性。最后,价值共生机制。非遗可持续发展需实现文化价值与其他社会价值的协同增效。福建将非遗保护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使传统工艺成为地方经济新增长极。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经济转化并非简单商业化,而是遵循“文化价值优先”原则——如闽茶制作技艺的产业化始终以茶道精神传承为前提,避免技艺异化为流水线生产。

  社区互动:活态传承的动力机制。非遗的活态性本质决定了社区不仅是文化承载空间,更是传承实践的能动主体。福建非遗保护中形成的“双向赋权”模型,为解析社区互动机制提供了理论样本:第一,文化认同的内生驱动。社区对非遗的认同建构包含三重机制:一是记忆重构。通过节庆仪式(如妈祖信俗巡安)唤醒集体记忆,将个体经验升华为群体认同;二是符号生产。提炼非遗元素转化为社区标志(如“福建文化标识”评选),增强文化识别度;三是权利赋予。建立社区非遗事务决策参与制度,使居民从文化旁观者转变为治理主体。这种认同建构超越了简单的文化自觉,形成布迪厄所称的“习性”(habitus)——将非遗实践内化为日常生活惯习。第二,知识生产的协作网络。非遗传承本质是地方性知识的生产与传播。福建经验显示,当代知识生产呈现“双轨并行”特征:一方面,传统师徒制的现代化转型,建立标准化传承规程与弹性创新空间的平衡。如南音传承在保持工尺谱体系的同时,开发数字化教学平台;另一方面,跨界知识融合,推动匠人与设计师、工程师合作。德化瓷烧制技艺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既提升生产效率又拓展艺术表达边界。这种协作网络打破了封闭传承体系,使非遗知识生产具备开放创新性。第三,资源管理的参与式治理。社区参与非遗管理需突破“咨询-执行”的浅层模式,向“共治-共享”深层模式演进。福建推行的“三圈层”治理结构具有理论创新价值:核心圈(传承群体)负责技艺标准制定,协同圈(社区组织)承担活动组织,支持圈(政府与企业)提供资源保障。这种结构既保证文化本体的话语权,又激活多方参与积极性,暗合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理论。第四,理论范式的整合与超越。将活态性理论与可持续发展框架相结合,可构建“文化生态系统”模型。该系统包含四个相互作用的子系统:实践主体系统(传承人、社区群体);文化表征系统(技艺、仪式、符号);制度支持系统(政策、法律、资金);环境响应系统(社会经济变迁、技术革新)。系统持续运行的关键在于能量(文化活力)的流动与转化——当社区互动产生足够文化认同能量时,可驱动制度创新与技术应用;反之,政策红利与技术赋能又能强化社区参与,形成正向反馈回路。这一模型对传统保护理论有三重突破:首先,消解保护与发展的二元对立,将发展视为活态传承的必然要求;其次,重构本体与载体关系,强调非遗生命力既蕴含于文化形式本身,更生成于社区实践过程;最后,确立动态评估标准,以文化基因的延续性而非项目数量的增长作为核心指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本质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本文以福建非遗保护实践为观测窗口,揭示“活态性”传承绝非简单的形式复刻,而是文化基因在现代语境中的创造性转译。研究发现,当非遗元素深度嵌入社区生活肌理,成为民众情感表达与精神依归时,传统技艺便获得了自我更新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既源自文化认同的内生驱动,也得益于与时代需求的创造性对话——寿山石雕融入现代设计,南音古乐探索数字传播,正是传统智慧在当代社会的适应性表达。值得关注的是,福建经验给予我们的启示超越地域边界:非遗保护不应囿于博物馆化的标本陈列,而要构建“传统根系深植,创新枝叶舒展”的生态化传承体系。这种体系既需要政策托举的外部保障,更依赖文化持有者的主动参与。当非遗成为社区发展的内生资源,当传统智慧照亮现代生活,我们方能期待:那些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文化密码,终将在时代浪潮中活水长流,生生不息。

作者:晋诗宁,福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抵达韩国

  • 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确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3名航天员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
2025-10-30 13:03
记者10月29日从国家统计局获悉,根据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测算,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74.2(以201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5.3%。
2025-10-30 10:15
绿氨作为绿氢核心载体与低碳原料,正成为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实现深度脱碳的关键路径。
2025-10-30 10:12
记者10月29日从水利部获悉,由水利部制定的国家标准《幸福河湖评价导则第1部分:流域面积3000km2以下(含)河流》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
2025-10-30 10:06
截至2025年3月,全国已建成66处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200余处省级示范煤矿,拥有1806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智能开采产能占比超过50%,1.6万余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
2025-10-30 10:04
为全面反映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行动和工作情况,2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并举行新闻发布会。
2025-10-30 10:00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韩国庆州举行。
2025-10-29 10:12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戎利建研究员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纯净化制备技术,成功实现了高纯净吨级哈氏合金C276的工业化生产。
2025-10-29 09:36
截至今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普及率为36.5%,仅上半年,用户规模就增长了2.66亿人。
2025-10-29 09:35
当掌勺者从有体温的师傅变成由代码驱动的机器,以人和环境为核心的传统监管模式也面临着新情况。
2025-10-29 09:35
今年年产量首次突破150万吨,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这标志着我国页岩油开发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化、稳定产出的新阶段。
2025-10-29 09:33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临睡时刻,总觉得口干舌燥,害怕会频繁起夜,但又忍不住想大口喝水。每当此时,一些人不免会担心,是不是身体出什么问题了?
2025-10-29 09:32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发布。
2025-10-29 09:31
资料图片  深秋,去往宁夏吴忠市盐池县马儿庄村的乡道上,簌簌黄叶生出几分萧瑟。张文攀摄/光明图片  如今,马儿庄村有滩羊养殖专业合作社8家,全村滩羊年饲养量5万只,远高于封山禁牧前。
2025-10-28 08:57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摆在新时代医学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卓越”与“有温度”相辅相成,互相支撑,共同构筑新时代医学人才的素养基石。
2025-10-28 08:55
肿瘤细胞会通过细胞内部、细胞间、不同组织乃至器官间多个层面的复杂机制,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一过程被称为“免疫逃逸”。研究团队表示,使用国内外均已上市的偏头痛治疗药物CGRP抑制剂,可阻断感觉神经介导的“肿瘤-TDLN通信”,显著增强免疫治疗疗效并抑制癌痛,从而实现抑瘤与镇痛的双重作用。
2025-10-28 08:52
我国下一代光伏技术取得新进展,南京大学谭海仁团队和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常超团队联合运用太赫兹技术,对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内部载流子输运行为实现精准、无损探测。
2025-10-28 08:48
科技赋能是本次火炬传递的一大亮点,在传递过程中,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低空飞行器等将进行火炬传递或串联路段,凸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优势,以创新性和未来感的尝试展示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
2025-10-28 08:46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区27日完成全系统发射演练,各系统完全满足发射要求,神舟二十一号具备发射条件。
2025-10-28 08:44
研究证实,熊蜂能够通过观察同伴的积极状态改变自身的行为决策,呈现出类似“情绪传染”的现象。
2025-10-27 10: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