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5年清明档电影观察:现实题材新拓与国产电影的生活质感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2025年清明档电影观察:现实题材新拓与国产电影的生活质感

来源:文艺报2025-04-10 10:28

  2025年清明档,《我的世界大电影》摘得该档期票房冠军,展现出游戏IP对“游生代”电影观众的召唤力。国产新片《向阳·花》《不说话的爱》《阳光照耀青春里》分别聚焦刑释人员、听障人群、精神病患群体,酝酿多年的电影《猎狐行动》将镜头对准经侦警察,展现了对跨国金融犯罪的严厉打击。今年清明档国产新片充分发挥该档期严肃话题与观众心理的精准对接,延续人文关怀传统,并在现实深度挖掘与情感共鸣等方面,迈出更具勇气的前进步伐。此外,《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六十余天仍延续其爆款吸引力,而电影《热烈》重映、《破·地狱:感恩特别版》在该档期以新增十多分钟内容的方式与观众重新见面,都展现出片方主动出击赢求更多关注的决心。但也应当看到,2025年清明档票房总体不及2024年清明档票房的一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同质题材扎堆的隐忧。

  清明档的“变”与“不变”。2021年清明档,《我的姐姐》以现实题材的真实质感和人间烟火气成为票房冠军,摆脱了这一档期需要靠“进口片撑场”的刻板印象;2022年清明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电影《人生大事》被迫撤档。但《人生大事》在其后的爆火间接说明了该片本应是当年清明档的实力担当;2023年清明档,由于缺乏优秀中小成本现实题材国产影片,日本电影《铃芽之旅》拔得头筹;2024年清明档以8.42亿元再创票房新高,虽然宫崎骏动画《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与怪兽大片《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贡献了主要票房,但《草木人间》《我们一起摇太阳》等中小成本现实题材影片的口碑持续发酵,展现出良好票房潜力;2025年清明档,《向阳·花》《不说话的爱》《阳光照耀青春里》《猎狐行动》等多部中小成本现实题材国产影片联合出击,凝聚起国产现实题材电影的集体力量。纵观近年来清明档电影表现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不变的是其小档期大潜力的双重属性,以及外国影片与国产影片在这一档期激烈竞争的现实;变的是优秀中小成本现实题材影片的档期竞争力越来越强,脱颖而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既有思想深度,又有情感温度。今年清明档电影,以贴近生活的真实质感讲述普通人故事的创作倾向明显。《向阳·花》聚焦女性监狱服刑与刑满释放人员,让高墙内的牢狱生活和刑满释放人员的艰难生存状态得以全景呈现。《不说话的爱》则以聋人家庭为表现对象,细腻勾勒出聋人父亲与女儿之间的深厚情感。《阳光照耀青春里》以精神病患群体为锚点,思考“正常”与“疯癫”边界何在、“我是谁”等深刻哲学命题。三部电影在选材方面均另辟蹊径,在社会建构性作用方面发挥积极价值。值得一提的是,三部国产电影对现实表现的深度并没有让位于温度,温度也并未悖逆现实而显得虚假,在深度与温度方面做到了较好平衡。《向阳·花》中,刑满释放人员高月香和黑妹意欲向阳而生却处处受阻,影片触及管理制度合理性、社会歧视等议题。残酷现实的温暖出口体现在监管女警邓虹的关照以及高月香与黑妹的互相救赎,这种设定合乎现实情理,让人看到刑满释放人员向阳而生的希望。《不说话的爱》触及离异家庭子女抚养教育难题、残障人士生活保障等现实困境。其温情内核在于父女之爱的治愈力量。此外,聋人群体间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的场景也给观众带来诸多感动。特别是片中对于如何一眼识别聋人的戏剧“钩子”的设置,“钩”出的是“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温暖气质。《阳光照耀青春里》虽因主观镜头与现实呈现处理欠清晰而陷入晦涩难解的境地,但其对于“正常与疯癫”黑色幽默式的思考、对精神病疗养院进行“全景敞视监狱”的隐喻呈现颇见深度,主人公何立为意识里另一个自我——骆驼的设定也有着《美丽心灵》般的互文性思考。片中的温暖之处主要体现于精神疗养院病患之间的友情以及主人公的爱情,结尾处主人公赢得官司、获得赔偿,重拾尊严。三部影片对特殊群体的关注,不仅展现了对社会议题的深度探讨,也呈现了艺术表达的创新尝试。《向阳·花》中的高月香,让观众不仅看到刑释人员生活的不易,也对女性群体的艰辛维生更加感同身受。《不说话的爱》让观众感受到聋人的浓浓亲情,也促使人们更加珍视人性本善的部分。《阳光照耀青春里》中的何立为让观众反思自己在生活与工作中,是不是偶尔甚至经常也会陷入“正常还是疯癫”之问。

  现实题材开拓需超越“奇观化”。当下观众对现实题材的耐受阈值显著提高,国产中小成本现实题材电影需避免一味“消费苦难”,应在艺术性与商业性间找到平衡点。类型化叙事的本质是对观众一般观影心理的尊重,能够与观众达成某种契约。但类型化叙事不能以辞害意,要特别警惕类型元素混搭过多而导致的表达失效,如《阳光照耀青春里》因植入奇幻、喜剧、黑色幽默、荒诞主义等多种类型元素,反而给观众带来一种“四不像”的晦涩观感。

  清明档现实题材创作热潮,反映出中国电影人对社会责任的有力回应。现实题材电影的价值不在于拯救谁,而在于让每个灵魂被“看见”。在档期票房数字之外,这种“看见”的力量,正是中国现实题材电影走向成熟的标志。我们也要看到,清明假期相对较短,没有做好内容、宣发等各方面充足准备,仅靠“赌一把”的“避险心理”匆忙上场的中小成本影片,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今年清明档电影中,《山村怪谈》《红嫁衣》《封门村惊魂》等几部中小成本惊悚恐怖片在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方面远不如其他类型影片,这说明讲故事的能力仍旧是当下影片创作的真功夫。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首次将虚拟电影纳入电影管理体系。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实现多维度交互式沉浸体验。从荧幕故事到空间叙事,我们也期待未来极致情绪体验可以借助新技术焕发新的生命力。而现阶段在清明小档期靠优质内容实现逆风翻盘的影片,要抱持“长跑”心态与“长线”眼光,进一步激发“小档期+长生命周期”的潜在活力。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经武)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游泳世锦赛:跳水混合团体摘首金

  • 贵州“村超”重燃赛事 正式回归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5-07-25 02:55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5-07-25 02:5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利用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
2025-07-24 03:15
在广袤的田野上,每一抔泥土都隐藏着一个微观的奇妙世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2025-07-24 03:15
雄伟的跨海大桥、海中的钻井平台……人类的脚步正延伸向深海。
2025-07-24 03:15
“孙女给我请了一个24小时‘家庭药师’,就在我的手机里。边聊天,边指导我用药,省心安心、方便管用!”视频中的高奶奶高兴地说。
2025-07-24 03:15
“中试”即中间试验,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跨越至生产线的关键桥梁。中试成功与否,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5-07-24 03:15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士团队日前发布“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起气候—树种—立地精准匹配体系
2025-07-23 02:4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团队在一种小麦野生近缘种——冰草中鉴定出一个可调控穗粒数的关键基因AcRR1
2025-07-23 02:40
22日17时37分,随着330千伏玛玉二线结束试运行,330千伏玉树第二回线路工程宣告正式投运。
2025-07-23 02:4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第五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越来越多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2025-07-22 10:35
“对承担国家、北京市6G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企业,给予1:1配套、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2025-07-22 02:35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团队联合相关科技企业,成功研发“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并正式对外发布。
2025-07-22 02: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