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记者 宋豪新
“一段舞蹈跳完,掌声足足持续了一分钟!”回忆起前不久比赛的情景,李粮志仍难掩激动。作为四川成都“舞蹈家”(HOMIES)工作室创始人之一、《蜀山剑气》编导兼演员,李粮志说,这个“拼”出来的季军真是来之不易。
李粮志所说的比赛,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举办的VIBE世界街舞大赛,大赛每年在全球遴选约30支舞团进行现场对决。来自成都的中国舞者带着《蜀山剑气》亮相,这是大赛举办30届以来中国舞团第一次参赛,最终获得季军。
图为舞团成员在表演。资料图片
白色、黑色、红色、蓝色……在《蜀山剑气》最初的40秒里,有连续8次快速变脸,配合音乐节奏和街舞律动,呈现出酣畅淋漓的视觉效果。
“看,这是比赛现场视频,是不是觉得变脸和舞蹈动作结合得很丝滑?”李粮志一边看视频一边回忆,“其实在训练中,我们经常出现失误。”
把川剧变脸与街舞完美融合,并非易事。团队里有30多名舞者,表演中不仅要保证每人每次都变脸成功,还要在紧张节奏中保持动作整齐一致。
“我们花了大半年时间打磨。”《蜀山剑气》总导演方正华说,为了更好地学习川剧变脸的要领,自己带头学起来。
在与川剧变脸表演艺术家余丹取得联系后,方正华第一个“拜师学艺”。紧张学习了数十天,方正华掌握了基本的变脸技艺,再回到舞团挨个教。同时,他也一直思考如何把变脸技艺融入街舞。
变脸技艺与街舞的结合,并非简单的“1+1”,不仅动作要准确,演出服里的“机关”也很关键。“这些‘机关’在变脸表演中被称为‘门子’,‘门子’需要根据表演者的身段、动作习惯等量身定制。”李粮志说,“没有先例可以模仿,只能自己一点点摸索。”
在舞蹈创作期间,每个深夜,工作室都是灯火通明。“大家练完动作,接着做针线活,一针一线做自己的演出服,力求更好地呈现川剧变脸的艺术魅力。”李粮志说。
舞团成员王维喆说,过程很辛苦,但也很值得,“比赛完,我把演出服装裱起来,珍藏在家。”
除了变脸技艺,《蜀山剑气》还融入太极拳、剑舞等元素,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赢得满场喝彩。在海外社交平台,许多网友点赞《蜀山剑气》,有网友留言“变脸是最酷的”“中国功夫、变脸与街舞是完美组合”……
好的舞蹈作品,需要动作编排,也需要打动人的立意、故事。“《蜀山剑气》讲述了蜀山一个门派的弟子们目标各不相同,经历重重误会,最终团结在一起的故事。”谈到创作初衷,方正华说,他从小就很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梦想将中国风“搬”上街舞舞台,“从创作到呈现,总共历时一年。”
在编排过程中,团队遇到了许多困难。“时间的把控是最难的。”李粮志说,比赛要求参赛作品控制在4分10秒以内,每超时10秒扣1分。一场保留故事完整性和严格控制时间的取舍之争,在团队内部展开。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团队达成一致——把故事完整性放在首位。“正式比赛里,我们用4分17秒的表演,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方正华说。
在李粮志看来,街舞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我们在作品里设计了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彩蛋’,都能引发共鸣”。
在创作《蜀山剑气》之前,方正华曾在2023年春晚中担任街舞总编导。同年,“舞蹈家”工作室在成都成立。“工作室成立后很快发展壮大。”方正华说,自己是山西人,大学毕业后留在成都,是因为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今年,成都文艺成绩亮眼: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持续刷新中国影史纪录,“舞蹈家”舞团在世界舞台获奖……成都持续深挖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我们希望有更多年轻人用创意和热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夺目光彩。”练舞室里,怀着青春热爱,方正华领着团队成员再次起舞。
当日,作为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系列活动之一,第21届世界风筝锦标赛在山东省潍坊市滨海云门国际放飞场开赛,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257支队伍、1971只参赛风筝参加角逐。形态各异的风筝漫天飞舞,带来一场精妙绝伦的视觉盛宴。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