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电影+交响乐”跨界呈现,邀影迷沉浸式体验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电影+交响乐”跨界呈现,邀影迷沉浸式体验

来源:解放日报2025-05-15 09:50

  记者 钟菡

  回望中国电影120年历史,阮玲玉主演的《神女》被誉为无声电影的巅峰。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晚上,由上海电影博物馆策划的“4K修复版《神女》现场交响乐配乐特别献映”活动将在上海影城SHO上演,特邀上海交响乐团现场伴奏。

  此次放映活动不仅是4K修复版《神女》在上海首次放映,也是现场配乐演奏规模最大的一次。为了演出舞台搭建,上海影城一号厅将首次拆除第一排座椅。

  “上海的日常艺术影展丰富多元,但结合跨界演出的高规格放映活动不多,上海电影博物馆希望通过类似尝试,为影迷带来新鲜体验,搭建文旅消费新场景,助力上海电影之城建设。”上海电影博物馆副馆长王腾飞说。

  388元电影票试水市场

  由中国电影资料馆最新修复的《神女》曾亮相柏林电影节与北京国际电影节,收获热烈反响,此次回到影片拍摄地上海,放映规格再度升级,并积极探索跨界新玩法。“整场活动更像一个‘电影+交响乐’的秀。”王腾飞介绍,此次现场配乐将由三管编制、多达70余人的交响乐团与歌唱家共同呈现,由作曲家邹野作曲,导演胡雪桦担任活动现场导演。影院里不仅有专业的舞美和灯光编排,演出人员也会穿上具有上世纪30年代风格的旗袍等服饰演奏。“如果观众有条件,不妨穿着类似风格的服装赴约,获得沉浸式体验。”

  王腾飞坦言,在活动策划时考虑过交响乐剧场等场地,但最终还是决定回归影院,选择上海影城1号厅,带来最佳放映效果。上海电影博物馆积极与影城协调,确定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即拆除第一排座椅,给演出让出空间。“在1号厅设计方案中,前几排座椅原本就是可以拆卸的。我们最近一直在做前期筹备,开演前两三天才能着手搭建。对日常放映的影响要降到最低。”他介绍,舞台搭建和银幕之间留有足够空间,确保演出时不干扰画面放映,灯光也只用在特殊节点上,比如到高潮段落时,演唱家将化身阮玲玉站在舞台中央高歌,会有一束追光照到她身上。

  “相信声音和画面搭配好,一切会浑然天成。”王腾飞说,演职人员在现场彩排中反复调整,确保演出效果和影迷观感。当天,上海电影博物馆还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在上海影城0号厅“天幕”、二楼公共区域将结合《神女》主题进行展陈布置,满足观众打卡需求。二楼还有一个老上海摩登感的小商店,展示复刻的阮玲玉旗袍,销售由上海电影博物馆开发设计的精美电影文创,包括文创包、笔记本、冰箱贴、亚克力流沙《神女》票根、印有阮玲玉照片的明信片等。

  此次活动参考剧场演出采取分区售票模式,包含188元、288元、388元三档,票价相比交响乐演出不算高,但远高于一般电影票。王腾飞说,通过电影叠加其他艺术形式,做更高票价产品的尝试,希望激发影迷消费兴趣,并覆盖乐迷等更多艺术消费群体。“此次放映作为上海电影博物馆纪念中国电影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带有一定公益性质。如果试水成功,我们会坚持做下去,开发更多跨界类型产品,更好地为分众观影群体服务。”

  让电影遗产再价值化

  “翻阅资料时,发现阮玲玉出生在上海虹口的工人家庭,今年是她诞辰115周年和逝世90周年。”上海电影家协会原秘书长葛燕萍珍藏着一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阮玲玉》画刊。

  《神女》从社会话题生发,电影里具有市民性、生活气息的上海,与后来的《乌鸦与麻雀》,以及如今的《爱情神话》《好东西》一脉相承。导演吴永刚是画家出身,赋予默片极强的视觉表现力。

  “如今观众口味受到好莱坞大片影响,视觉意义无形中被弱化了。欣赏当年经典默片如何通过视觉语言打动观众,可以给当下的创作带来启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印象深刻的是,吴永刚把阮玲玉称为“感光最快的底片”,能一瞬间进入角色特定心理和感情状态,她的表演天分和对人物的贴切塑造在《神女》里有最好的体现。

  石川一直想做一本《阮玲玉上海生活地图》,他曾考证阮玲玉的出生地“朱家木桥祥安里”究竟在什么地方,后来发现是在如今的虹口区车站南路附近。当年她读书的上海崇德女子学校位于陕西北路,如今是上海市七一中学。她拍戏的联华公司地点在如今上海电影博物馆对面的影业街上,《神女》也诞生于此。石川考察过阮玲玉生平相关的各个地点,他发现,如今上海的知名文旅打卡点何东旧居、胜利电影院等,都与阮玲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沿着她的线索,可以钩沉与上海影史、城市更新相关的地点,串起一条上海City Walk路线。

  “上海有着电影文化遗产的深厚积累,从19世纪末绵延至今,这在中国没有任何城市可以比拟。如何把深厚的物质、非物质电影文化遗产,转换成当代的文旅、公共文化资源,服务于现在的市民和消费者,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石川认为,在保护好遗产的基础上加以再价值化,使之变成符合当代需求的公共文化产品重新投入市场,非常重要。

  上海电影博物馆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举办这场特殊放映活动,也是为实现上海电影遗产再价值化做探索。当天,电影博物馆内还将举行两场分别以《神女》、电影遗产主题相关的配套论坛,作为纪念中国电影诞辰120周年“光影世纪”系列论坛的开幕论坛。

  此次放映活动由上海市电影局指导,上影集团主办,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电影资料馆承办,也是“芬芳姿影:看见银幕内外的她们”影展的一部分。影展将在上海影城放映6部女性主题影片,包括《神女》《女篮五号》《李双双》《舞台姐妹》《泉水叮咚》《人·鬼·情》。

  《解放日报》 (2025年5月15日 05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绿色长城”全面锁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