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章非:艺术精神需要滋养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章非:艺术精神需要滋养

来源:解放日报2025-05-15 10:18

  ■奚美娟

  一

  多年前从日本流传过来一个生活理念,叫“断舍离”,引起许多人的共鸣,我也一度受其影响。后来发现,有些事情也许自己早有心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生活的各类需求少而精,有些东西陈年不用,日积月累慢慢会成为负担,及时断舍离,可以去除一层蒙在岁月浮面上的旧垢,让人的精神感到轻松。可是话又说回来,人是感情动物,当你手捧一样几十年前的、表面看来几乎没什么物质价值可言的物件,它却能引起你的万千思绪,以及往事历历在目的记忆,那也许就会断不了也舍不得了。我身边就有一些如此这般的旧物,它们既记录了岁月,也见证了我的成长,甚至还有某种精神传承的意义。

  我有一本旧报刊剪贴本,算来有近40年了,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上海人艺资深演员章非老师亲自搜集、编排、剪贴,然后郑重送给我的礼物。封面是用类似精装本的黑色硬壳纸做的,里面有大大小小不少媒体文章,都是关于我的演出讯息以及评价我的文章。其中还有我在事业成长阶段接受各类记者采访和对话的新闻稿。

  那时候我很年轻,心气也高,又忙于演出,一般很少关注媒体对我的报道和评论。章非老师却细心地注意到了,他在我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默默地帮我搜集了许多资料,做成了这本厚重的剪贴簿。他对我说:“这些资料记录了你的成长经历,你要把社会对你表演工作的反馈收集起来,及时了解观众在想什么,这也是一个演员要在生活中养成的好习惯。”他还说:“这个本子还没有贴满,后面留下的空白处,以后要你自己去补充。”

  这是一本厚厚的大本子,当时还有蛮多留下的空白页,可惜我还是有点懒,后来也没有及时补进太多新内容。如今再翻到这些空白页,真像是为当年的我留下了一条继续努力去探索、去填充、去丰富的人生与艺术的留白之路。这个剪贴本陪伴我几十年,纸张已有些黄脆,但我怎么舍得离开它?每每翻看咀嚼,似乎我的心在提醒我:你年轻的时候,身边有前辈伯乐的一双眼睛看着你,时时对你帮助、点拨、鼓励,那是多么地幸运。

  如章非老师所说,随时收集社会反馈信息,可以养成一个演员的生活好习惯。当年的这句话,在潜移默化中让我受益无穷。我当时主要演出话剧,这完全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劳动。演舞台剧不像作家写一本书、歌唱家灌一张唱片,他们的劳动产品都能以物质形态保留。当年舞台剧演出完成后,只能留在观众的记忆里,无法用物质形态复原。时过境迁,能够留住一些演出信息的,大约就是媒体报道和评价文章。

  所以,时隔多年我再读这些文字,不光可以回味自己的成长道路,也会让自己与这些社会反馈信息发生跨越时空的对话,成为精神传承的一部分。比如从各种文字里,我似乎看到了记者们的采访个性与书写风格,他们在观看我表演后的直接感受,面对我在表演中提供的庞杂信息,他们又是如何取舍与书写,什么样的文风是我喜欢的,什么样的写作方式是我感到陌生的,哪位记者的文章能让我美滋滋地被说到心坎里、大有相见恨晚的愉悦……日久天长,这种点点滴滴的感情积累,真是很有意思的收获。

  二

  章非老师与夫人叶萌老师,都是上海人艺的前辈演员。我进人艺工作时,章非老师才年届五十,气质儒雅,擅长在舞台上演绎知识分子那一类角色。在孙道临与张瑞芳主演的那版电影《家》(1957年)中,章非老师扮演的是二哥觉民的角色。巴金先生笔下的这个封建大家族里,老大觉新代表了觉醒又无路可走的旧时代的“多余人”,老三觉慧代表了激情澎湃的社会主义激进派,而老二觉民似乎介于两者之间,在原著中他真正受到“五四”精神的内核影响,崇尚个人奋斗,反抗封建礼教,为了自由恋爱而毅然从大家庭出走,最终获得了胜利!但演绎这个角色有些难度,因为他既没有大哥忍辱负重的鲜明个性,也没有三弟的理想主义亮色,对于他身上的个人主义特征,影片编导采取了暧昧的态度,他的戏份也相对较少。但是觉民每一次出现在镜头里,章非老师的角色分寸感都把握得极其到位,既不抢戏也不丢失自我。他塑造的角色最初看上去有点平庸、有点迂,戴了一副深度眼镜,犹豫不决的样子,但是到了事关个人幸福的关键时刻,一下子就愤怒起来,并且把反抗付诸行动,人物感情非常饱满。可以说,那一版电影《家》集中了当时我国一批非常优秀的演员,可谓群峰叠翠,而章非老师亦屹立其中。

  章非老师在生活中是一位性格内敛、不事张扬的人,他帮助别人也经常是润物无声的作派。我还记得一件很小的事。20世纪80年代,我们上海人艺二团移植演出话剧《救救她》。我在剧中扮演女主角失足女青年李晓霞。在这出戏中,李晓霞的艺术形象始终在正义与邪恶的对峙中游移,家庭与学校的正面教育与社会中黑暗势力的腐蚀拉扯,形成了巨大张力。这个复杂多变的角色,对于年轻的我是一次艺术上承受挑战的考验,当然也是一次可以在塑造角色的能力上跃升更高台阶的机遇。经过努力排演,剧终于能上演了,在当年的“大世界”青年宫剧场演出。

  有一场戏,根据剧情需要,我在舞台上讲完某句台词后,需要跑下舞台的侧幕,去拿一张作为道具的信纸,再回到舞台上继续演出。如果我进到舞台侧幕里的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到舞台上的节奏。而偏偏剧场的侧台有点深,安放道具的桌子摆在很里面,光线又暗,我从闪亮的舞台走进侧台,瞬间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心里很有负担。我这种慌张的心情,大约被章非老师看到了。于是,某一天演到那个节点,我刚走到侧幕边,摸着黑往摆放道具的地方走,就听见章非老师沉稳的声音:“别瞎跑了,信纸在这儿呢。”我回头一看,他已经帮我拿好道具纸等在侧幕边了。这样一件也许在旁人看起来蜻蜓点水般的小事儿,也可能因我的磨叽影响到舞台节奏。所幸前辈的关心爱护及时阻止了年轻演员可能出现的失误。这件事在我心里牢牢铭记了40多年,以后也不会忘记。艺术的代际传承中,前辈点点滴滴的保驾护航,都是无私的功德。

  三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上海音乐学院每周末都会在校园礼堂举办音乐会,表演者是上音的师生,气氛热烈开放。这个周末音乐会是对外界开放的,售票形式有当场零售,也可以以月票方式购买。章非老师是音乐发烧友,他好像每周都去听上音的周末音乐会。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除了个人的爱好以外,这也是自我综合素养的积累与提升过程。像这样的资深演员,艺术修养已经渗透于日常,成为他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但对于我辈青年演员,特殊时期造成了成长中的诸多缺失,要想成就一个优秀的演员,除了所学专业外,综合修养的提高更是迫在眉睫。

  就在我这么想的时候,我收到了章非老师为我买的一张上音周末音乐会的月票。他推荐我每个周末都去听,说这样可以增强一些音乐修养,对今后在舞台上塑造人物也有帮助。以后,慢慢地,我也成为这个周末音乐会的常客了。也许人在年轻时,眼界与思维都还处于相对单调的阶段,关于艺术触类旁通的道理也不太知其所以然,甚至会有所忽略和轻视。而我的幸运是进入上海人艺工作以后,遇见了这些有责任心的前辈师长,他们几乎是手把手地把我引向了一条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之路。在这些艺术修为慢慢铸就的过程中,我不知不觉间开阔了视野,重塑了对于表演艺术专业的认知思路。这些看似无为但有意无意间培养起来的素养,日后都对我在表演专业上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两年前,我去看望章非老师时,他已98岁高龄。据说,在当年影片《家》的灿烂群星中,章非老师是最长寿者。他即使身体靠在医院的病床上,仍然显得干净秀拔、思路清晰。陪护阿姨告诉我,老师因为声带有疾,发不出声音,家人特意给他准备了一块小小的书写板。我和老师就以文字的方式交流。他的笔迹清晰有力,句子条理分明,可惜我没有把交流的每一句话都记录下来。那天,我也很开心,章非老师终于把我当成一位成熟起来的晚辈那样,认真地用笔作了一次畅所欲言……

  去年年初,章非老师以99岁高龄驾鹤西去。但我相信,前辈的艺术精神将会永存。

  《解放日报》(2025年5月15日 10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云南盐津: 小竹子做成大产业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