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绝密较量中考验信仰与人性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在绝密较量中考验信仰与人性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5-05-23 11:10

  智能音箱成为窃密载体,虚拟恋人化作情报陷阱,高薪兼职暗藏间谍诱饵……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绝非虚构的惊悚故事,而是近日热播的国家安全题材电视剧《绝密较量》向公众揭开的非传统安全风险。

  在《对手》《暴风眼》等优秀作品成功开辟国安题材创作新路径后,这部新作以突破性的艺术表达,将尖端科技与人性博弈熔铸成锐利的叙事锋芒,直抵当代社会的生活肌理。

  该剧以“科技暗战+生活渗透”的创新叙事,将隐蔽战线上的激烈交锋,投射到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之中。通过对现代科技手段与间谍活动结合的深度剖析,让观众在熟悉的日常图景里,窥见潜藏的安全隐患,感知新时代国家安全防线面临的复杂与严峻。

  当《绝密较量》为我们揭开国家安全战线的神秘面纱,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真实性与贴近性,也恰恰映射了当代社会的焦虑——在数字时代,个人隐私、家庭关系、职业选择皆有可能成为国家安全链上的脆弱环节。

  从潜伏枪战到数据暗战

  谍战剧作为叙事载体,其演变轨迹本质上是技术革命与国家安全博弈的“艺术显影”。传统谍战剧的核心冲突始终围绕物理空间的信息控制权展开,比如《潜伏》里余则成在电报机前的摩斯密码对决,又如《对手》中李唐在市井街巷的烟火谍影。而《绝密较量》以核电技术安全为战场,将镜头对准量子通信实验室、AI算法建模中心、暗网数据交易平台,完成了从“潜伏枪战”到“数据暗战”的叙事语言重构。

  《绝密较量》的叙事智慧在于将科技谍战的“硬”,与人性博弈的“软”编织成有张力的网。技术博弈,既在于算法与代码的智慧角力,也依赖科技团队的体系作战。剧中围绕第四代核电技术展开了激烈较量,从实验室的数据泄露到产业链上游的专利围猎,从技术攻坚到心理战术运用。剧中杨光(张鲁一饰)率领的国安三处团队将现代科技转化为攻防武器,通过技术侦察、情报分析、行动执行多环节的协同配合,形成了独立推进、紧密衔接的精密团队作战体系。

  与技术博弈并置的,是更具摧毁力的人性战场。那些被档案室老欧反复摩挲到卷边的核电图纸,最终却成为了天平上与女儿生命对等的砝码。当王小泉为筹措医疗费接受间谍贿赂并以氰化物毒害专家,他以为在搭建生命的通道,实则已成为间谍棋盘上的弃子。他在国安追捕下的纵身一跃,则将这种悲剧性推向极致,彻底暴露出被利益扭曲的人性弱点。正如杨光在审讯室所言,“他们输给的不是我们,是自己没守住的那条线”。而这场较量的本质恰恰在于人性深处那道最隐秘、最致命的“裂缝”。

  传统谍战剧的悬念往往倾向于“明”线发展,采用“角色未知而观众全知”的上帝视角;《绝密较量》反其道而行之,采用“观众与角色认知同步”的方式,让观众在“有限知情”中体验真实的情报工作“迷雾”。剧中高圆圆颠覆性地诠释了“双面玫瑰”赵亚苧:白天是冷面公关总监,以商业尽调名义合法获取技术信息;入夜则化身间谍组织“赫尔墨斯”的核心成员,以情感操控手段诱导套取核心情报。观众也在赵亚苧公关套装与夜行衣的切换中,经历了一场“真相在指尖流淌却无法捕捉”的沉浸式谍战。

  “安全微习惯”是艺术对现实的反哺

  《绝密较量》中展现的科技间谍手段并非虚构,而是现实的艺术化转译。剧中境外势力以“技术合作”为幌子渗透进科研团队的桥段,正是2018年某境外组织试图通过收买核电站内部人员获取机密的真实案件的艺术再现。剧中呈现的“红外线检测规避材料”“远程电脑操控”等技术手段,更是现实网络间谍活动的精准复刻。这些技术手段的真实存在,揭示了科技繁荣背后的暗礁:当技术合作沦为情报陷阱,当学术交流暗藏数据窃取,当商业往来成为渗透跳板,科技双刃剑的B面正在被血淋淋地揭开。

  数据洪流中的“无影战争”正以超乎想象的方式渗透日常,可能潜伏在某一条微信语音、某一次扫码支付中。剧中“办公室摄像头可能泄密”的情节引发观众强烈共鸣。而该剧最具现实意义之处,也是将国家安全从政府文件转化为可操作的生活指南。观众边追剧边补课:关闭手机APP不必要的权限,是对数据主权的捍卫;核实陌生招聘信息,是对技术陷阱的规避;警惕“情感绑架式”刺探,是对人性弱点的清醒认知……这些被剧情具象化的“安全微习惯”,正是艺术创作对现实安全的直接反哺。

  当技术渗透无孔不入,单靠专业部门的“防火墙”已远远不够,更需要每个公民成为敏锐的“安全神经末梢”。普通人的安全自觉,才是构筑国家信息防线最坚实的基石。

  重新锚定了英雄主义的坐标

  “云层中交互光明,讲不出彼此的名。”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总有一群人在黑暗中守护光明,在静默中构筑防线。他们的名字或许从未出现在聚光灯下,他们的功绩却永远镌刻在国家安全的丰碑上。正如赵亚苧剧中独白:“人,之所以无畏,是因为在荆棘密布的路上,心中有着信仰。”

  《绝密较量》的价值,在于它重新锚定了英雄主义的坐标:这里没有天生的超级英雄,只有自我牺牲、默默无闻的国安战士;没有一劳永逸的安全屏障,只有十四亿人共同编织的警觉之网;没有超越时代的忠诚定义,只有在技术演进中不断重构的信仰坚守。剧集落幕时,镜头扫过杨光与赵亚苧学生时代的青涩面容,悄然揭开了隐秘战线最动人的精神密码:所谓“命中注定的缘分”,从来都是信仰抉择的倒影,这也生动诠释了“隐秘战线的战友,是不需要交换名片的生死之交”。

  在这个技术可以复制面孔、算法能够模拟情感的时代,真正不可破译的,是人类对正义的信仰、对家国的热爱、对人性的坚守。(王明洁)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邵永高铁全线首座连续梁成功合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