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梅花”绽放在观众的心坎里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让“梅花”绽放在观众的心坎里

来源:人民日报2025-05-27 09:34

  罗 松

  国家级戏剧评奖正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厉行改革,重申戏剧的人民性和艺术性,努力推动戏剧艺术焕发时代光彩

  梅花奖奖盘。资料图片

  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三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日前在上海圆满收官。这场汇聚17位演员、13个戏剧门类的终评活动,强调尊重戏剧艺术本体,重视深受观众喜爱的保留剧目,张开怀抱迎纳民营剧团,拒绝“评奖即封箱”的功利之作,向行业传递出强烈信号:国家级戏剧评奖正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厉行改革,重申戏剧的人民性和艺术性,努力推动戏剧艺术焕发时代光彩。

  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源自其历经千年沉淀的内核特征——以唱念做打为核心、以声腔韵律为灵魂、以写意美学为根基。然而,一段时间以来,行业内出现盲目追求舞美大制作、堆砌声光电、泛剧种化、唱腔歌剧化等问题,导致审美迷失,脱离观众。本届梅花奖有鉴于此,在剧目评审中明确将“坚守戏剧本体”作为一条准绳。因此,最能展现演员艺术功底和舞台造诣的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在本届梅花奖终评中占比最大。

  这些剧目坚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显示了戏曲艺术的迷人魅力。比如,秦腔《焚香记》赋予传统戏曲空灵诗化的当代表达,营造出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审美的唯美意境;昆剧《烂柯山》、河北梆子《打神告庙》《窦娥冤·法场》、秦腔《赵五娘》等作品,加入了契合人物情境的表演技巧,并从当代视角解读人物心理;台州乱弹折子戏专场,以传统戏曲的“一桌二椅”为基底进行创造,不仅有开创性的“桌上踹凳”的绝活表演,还通过桌椅的空间挪移、不同组合和放置,或化作人物的心理镜像,或成为多种表演支点,将传统戏曲的虚拟性与当代极简艺术理念相融合,生动诠释了传统美学的时代新生。这些作品以不同的艺术路径证明,戏曲的创新不必以颠覆传统为代价,而应在尊重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传统美学精神与当代价值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古老艺术在回应时代命题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戏剧起源于民间,其兴衰与人民群众的审美选择紧密相连。为扭转“为评奖而创作”的功利化倾向,避免作品评奖后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本届梅花奖将“人民性”贯穿评审全过程,明确获奖剧目须兼具艺术价值与市场生命力,真正能“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这一规则变化,鼓励演员们踊跃报送深受观众喜爱、常演常新的保留剧目。入选的演员作品中,舞剧《朱鹮》11年演出400余场,足迹遍布世界多个国家;话剧《四世同堂》15年演出400多场,巡演70余座城市,依然一票难求;还有京剧《林冲夜奔》《智取威虎山》、婺剧《白蛇传·水斗、断桥》等,都是观众百看不厌的作品。获奖演员作品与大众选择深度契合,诠释了“艺术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朴素道理。

  本届梅花奖对行业生态的重构意义同样深远。长期以来,民营剧团在国家级评奖中难觅身影,机制壁垒与资源倾斜导致戏曲生态呈现不均衡态势。此次评奖另一突破性举措是首次为民营剧团打开申报通道,让浙江台州乱弹剧团脱颖而出。台州乱弹曾因经营困难停演近30年,新成立的剧团在“民办公助”模式下扎根市场、锐意创新,持续用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证明,只要坚守艺术本体、尊重观众审美,民营艺术力量同样能在国家级评奖的舞台上绽放光芒。浙江台州乱弹剧团的入选是对基层院团坚守艺术、扎根人民的认可,彰显了梅花奖改革对戏曲生态多样性的激活,力推民营艺术机构与稀有剧种从行业边缘走进大众视野,为传统戏曲的传承创新注入鲜活蓬勃的社会力量。

  文艺评奖通过筛选艺术精品、优秀人才,发挥着树立导向、引领风气的风向标作用。第三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奖改革又一次鲜明重申:戏剧从民间土壤中诞生,其最高价值始终在于服务人民。只有尊重规律正本清源、面向观众守正创新,只有坚持“十年磨一戏”的工匠精神,才能让“梅花”不仅开在评奖舞台上,更绽放在观众的心坎里。

  (作者为《中国戏剧》杂志主编)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