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魔改”出圈密码:有梗有趣有料
首页> 文娱频道> 音乐资讯 > 正文

“魔改”出圈密码:有梗有趣有料

来源:文汇报2025-06-12 09:32

  ■记者 姜方

  在音乐综艺《歌手2025》第四期,新生代实力女歌手单依纯甩着红发,对李荣浩创作的歌曲《李白》进行了颠覆性改编。打破原曲乡村摇滚框架,融入电子音效、游戏术语、即兴念白等元素,“诗人李白”被重构为“游戏李白”,她的改编犹如一枚重磅炸弹,成为近期全网热议焦点。单依纯念出的“我本是辅助,今晚来打野”“如何呢?又能怎?”等新增歌词在B站刷屏,而此前林志炫同样在《歌手2025》中精心设计的戏曲版《悟空》,却只留下“鹦鹉侠”的调侃标签,没有激起水花。

  同出一部音综,都是“魔改”歌曲,为何命运截然不同?流行音乐研究专业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赵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犀利解析:成功的“魔改”必须同时具备有梗、有趣、有料三重基因。“‘魔改’需要让歌曲变得有一点儿面目全非,又不会完全认不出原作,如果力度不够大,就成平平无奇的翻唱。而真正出圈的改编,还必须同时满足传播的网感、音乐设计的巧思、精神内核的重构。”

  有梗:点燃破圈传播的网感引擎

  一首歌曲是否有梗,往往成为作品能否破圈的爆破点。单依纯版《李白》将游戏术语“打野”“辅助”植入歌词,节目播出后48小时内催生16个热搜话题。那反复吟唱的“如何呢?又能怎?”恰如当代青年面对焦虑的戏谑解药,不仅让办公室白领、校园学子自发玩梗,甚至吸引了从不看音综的“路人”侧目。“《李白》的新增歌词十分具有网感,通过纯享版、切片版给大众提供了社交谈资。”赵朴指出,相较之下,林志炫的《悟空》虽在唱腔、妆造上倾注心血,却因缺乏具象记忆点,最终沦为曲高和寡的艺术实验。

  也有曾经破圈的“魔改”歌曲深谙此道。比如麻园诗人在《乐队的夏天3》根据王心凌同名歌曲改编的《彩虹的微笑》,以笑中带泪、苦乐参半的真挚表达,触动了很多听者。当主唱苦果用撕裂般的哭腔唱甜歌、台上的小男孩翻起跟头,这童年与现实的残酷对撞,瞬间引发很多观众包括当时台下歌手大张伟的泪点。“我们面对生活的痛苦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无非只是想在这音乐里做一个翻跟头的孩子而已,因为那一刻叫作自由。”

  有趣:提供新鲜奇妙的听觉体验

  一首“魔改”歌曲如何让听众在赏乐过程中,感受到趣味性?这需要整体编曲与演唱设计的巧思。比如《李白》中后段插入的失真金属和弦,如同游戏特效般刺破耳膜;而单依纯刻意保留的破音、真假声转换时的瑕疵,恰似“酒中仙”李白“醉后失态”的声音化呈现。这种介于控制和失控之间的破绽,反而让技术缺陷转化为艺术表达的情感载体,使很多听众在“难评”的猎奇感中反复品味。

  互联网知名乐评人耳帝直言:“在《歌手2025》大量无趣的选歌与保守改编的局面下,单依纯的尝试很值得鼓励,因为这样节目才会好看。在敢玩的同时,她依然未失去唱功的展示,最后还有一个高质量的强声E5。”但趣味也需要分寸感。比如有网友指出《李白》的缺陷:“歌曲当中用了大量游戏术语,作为非游戏玩家,听得一头雾水。”相较而言,二手玫瑰在改编《偶遇》时,通过巴乌、木鱼等冷门乐器构建异质音场,营造了静谧的宛如佛乐的氛围,既保留了音乐的新鲜感,又不设理解门槛,因此得到了更多专业乐评人的认可。

  有料:构建具有深度的精神内核

  什么样的“魔改”能够超越暂时的网红效应,成为值得细品的文化现象?必然得有对“料”的坚守——将原本的歌曲挖掘出更深的内涵,或者构建出新的意义。

  比如B站上的音乐博主唐宋摇滚,穿着绯色大袖襕袍、头戴展脚幞头,抱一把木吉他,操着烟嗓唱歌,新近翻唱伍佰的《last dance(最后一舞)》播放量已接近450万。在旋律朗朗上口的基础上,唐宋摇滚的新写歌词被粉丝誉为“百万填词”。战场上的金戈铁马、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儿女情仇的优柔慨叹,都寓于激情饱满的唱段之间。“没点文化,还真听不懂他玩的梗。”网友感叹,跟着歌声摇摆,得以一窥大宋风云。

  同样有“料”的还有《彩虹的微笑》。当主唱苦果带着哭腔唱响“天空是绵绵的糖,就算塌下来又怎样”,原曲的明媚旋律成了现实的衬底,麻园诗人把《彩虹的微笑》改编成一个得到与失去永随、怅然与欢乐同在的版本。“彩虹梦一般,难及也残短;彩虹的微笑,也是最连绵放下过遗憾。”新增歌词赋予了原版不曾有的深刻,升华了整首歌的格调。

  单依纯的《李白》爆火,某种程度上也承载了部分群体的情绪。“很多年轻人承受了不少压力,而单依纯看似癫狂的舞台表现,让他们找到了情绪出口——想象自己仿佛是酒醉的李白,能在一首歌的时间里超越世俗眼光,做回自己。”赵朴认为,如果《李白》没有这一层作为精神内核支撑,那么“发疯舞台”就是哗众取宠,也会沦为抽象的行为艺术。比如某些短视频神曲空有“梗”和“趣”,却因精神内核苍白而速朽。

  出圈“魔改”以热度证明:有网感的梗激发大众话题,有趣的设计引发群体共鸣,有料的思考戳中代际情绪,形成了裂变式的传播链。当单依纯甩动红发念唱“区区三万天”,当麻园诗人在甜歌里哭出了成年人的破碎感,人们借着“魔改”歌曲的旋律,完成了安全的灵魂释放。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 多项数字技术解码“兵马俑军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