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电影要多创造大众的梦、时代的梦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电影要多创造大众的梦、时代的梦

来源:人民日报2025-06-19 09:04

  任姗姗 曹玲娟

  “短视频营销铺天盖地,为什么流量没有转化为票房?”“大场面大制作越来越多,为什么观众未必照单全收?”自2025年春节档创造“史上最强”以来,萦绕在电影人心头的一系列问题,在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一一求解。

  一方面,好电影的价值不断放大,电影的溢出效应刷新认知。6月14日,本届电影节开幕影片《酱园弄·悬案》在上海影城举办首映礼,以58万元票房刷新上海单场最高票房纪录;截至6月15日,本届电影节总票房达4300万元。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电影节开幕论坛上透露,《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衍生品预估销售额上千亿元,海外票房有望超过1亿美元。

  另一方面,好电影的阈值不断抬升,观众的审美口味和情绪价值似乎越来越难“对齐”。据灯塔研究院在春节档之后的用户调研分析,观众对于“好电影”的评价标准又上升了15%。大麦娱乐总裁李捷说:“春节档之后,很多电影没有达到预期票房,表面看是观众流失,实际上是没有满足观众的期望值。”

  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上海影城里人来人往。主办方供图

  如何应对?重建电影与观众的关系,是电影节上最有共鸣的话题。

  “现在的观众好厉害!他们要求很高,要有好故事,更加看重口碑。”导演陈茂贤深有体会,“电影在过去是导演的世界,现在我要打开我的世界,让观众走进来。”

  作为2024年国产电影的一匹“黑马”,《破·地狱》斩获2亿多元票房,陈茂贤凭借此片获得第四十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鲜为人知的是,上映的《破·地狱》是第五十个剪辑版本。从第一版到第五十版之间,主创调研了大约1000名观众,一次次根据观众的意见剪辑和修改。“像观众一样客观地看电影,甚至把观众拉进来,共创电影。”这是《破·地狱》连接观众的方式,也是陈茂贤最有感触的地方。

  青年导演董润年也在思考:“以前我们说面对观众,现在要清楚我站在哪些观众中间。”董润年编剧、导演的电影《年会不能停!》同为国产电影的一匹“黑马”,在创造近13亿元票房之外,还创造出诸如“对齐颗粒度”“主动加班”等年度热词。“我的父亲是一名工人,我有很多朋友是上班族,我很了解他们。在采访和创作的过程中,我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表现他们的生活和关心的事情。电影上映了,也就能获得这部分观众的支持。”董润年总结说,“因为你是站在他们中间讲故事的。作为创作者首先要诚实,忠于自我,讲一个我了解、我相信的故事。”

  一些过去有效的电影宣发手段为什么失效了?电影爆款的公式可以“如法炮制”吗?春节档以来,《哪吒2》的爆款密码有不同角度的解析。王长田说:“《哪吒2》是中国电影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所必然出现的一部作品。同时,它又表现为独特的个例,是很难推广和广泛借鉴的产品。”

  如果要分析“哪吒”系列、“流浪地球”系列的成功密码,共同要素其实是原创性和前瞻性。“电影选题要有预先性,不能说今天什么时髦,我们就做什么,最后上映时话题已经过时了。其实很多深刻的内容就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需要创作者挖掘出来。”青年导演魏书钧认为,生活中的深刻,才是始终不变的选题。

  一段时间以来,“短视频、微短剧抢走电影观众”的说法十分流行。不断更迭的潮流背后,其实是观众的审美在变化。“Z世代的观众是看着视频,在网络世界、电子游戏等多种媒介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这决定了他们对视听和叙事的高要求,他们不会被动接受电影的内容,也厌烦了传统模式。”导演文晏认为,破解之法,唯有创新,“创新类型叙事,让主题表达更精准,让观众更有在场感和参与感。”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抢票的激烈程度,让悲观的看法失去说服力。开售1小时后,400多部影片约1500场放映中,有92部、600多场售罄,最快的“金爵奖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影片”仅26秒就售罄,年轻人是抢票主力。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不是不爱看电影,关键在于作品的品质是否匹配这份爱。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码,电影总是伴随技术的变迁、媒介的变迁、审美的变迁而不断自我革新。回顾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的历史可以发现,先锋性、引领性始终是电影艺术长青的魅力。电影通常被誉为“造梦的艺术”,那些被观众反复回味的梦,那些跨越时空依然能收获共鸣的梦,一定不只是创作者自己的梦,而是大众的梦、时代的梦。

  回归电影的创作规律,回归观众的审美需求,一个接一个问号便可以被拆解。在变动不居、潮流涌动的大时代,电影人要敢于打破套路,和观众一起造梦。毕竟今天的观众,已成为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和评论者。共生、共创、共享,创作者和观众一起捕捉这个世界的脉动,电影的魅力自会绽放,作品的诚意也终会抵达。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画好“同心圆”,汇聚发展“向心力”

  • 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闭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保险作为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政策工具,如何更好守护农民“钱袋子”?
2025-10-20 09:55
安徽师范大学校长熊宇杰教授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科研团队,成功创制出亚纳米级高熵合金,这一方法具备广泛普适性,可制备包含多达十种金属元素的高熵合金。
2025-10-20 09:51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064亿元,同比增长3.1%。
2025-10-20 09:4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国强教授团队17日在《科学》杂志发表一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了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
2025-10-20 09:43
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人才队伍。
2025-10-20 09:41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