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触碰百年前的那份滚烫——音乐剧《觉醒年代》这样走近青年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触碰百年前的那份滚烫——音乐剧《觉醒年代》这样走近青年

来源:人民日报2025-07-03 09:08

  张小群

  《国际歌》再次响起,李大钊与陈独秀举拳宣誓的身影沉浸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此刻,舞台上下,百年前后的青年再次完成了一场跨时空对话。

  音乐剧《觉醒年代》第六轮演出落幕了,时光仿佛倒回至2021年。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北京市委宣传部找到开心麻花团队,计划将其改编为音乐剧。而我收到邀请,担任该剧的艺术总监。我的内心其实挺忐忑——43集的电视剧如何以音乐剧的形式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精彩呈现?这是创作上最大的难点。

  初期的创作思路一直在电视剧最精彩的几条故事脉络上徘徊。最终,我们决定跳出电视剧改编的思路,回归音乐剧的表达形态、创作理念和方式方法,重新讲述这个故事,重塑人物和情感。本着对电视剧的喜爱和对那段历史的崇敬,主创团队一次次与党史馆专家们座谈、向电视剧团队取经,到北大红楼深入研究和学习,力争让词和曲的雕琢充分贴近人物性格。

  音乐剧《觉醒年代》剧照。张小群供图

  我和导演高瑞嘉一致认为,应该采用一唱到底的通唱式。通唱式音乐剧自带史诗气质,与作品的内容、主题天然契合,国际上诸多广受好评的经典音乐剧作品都是采用通唱式。而在国内原创音乐剧中,通唱式相对较少,因为其创作难度更大,需要将叙述性的台词都写成好听的歌词。歌词需要兼具叙事性与抒情性,既不能是大白话,又不能生僻拗口。音乐剧《觉醒年代》的剧本历经10余次颠覆性的修改,最终以约4万字的唱词,呈现百年前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

  音乐风格同样重要。动人的旋律是走进观众内心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年轻的创作团队将爵士乐、电子音乐、说唱、传统戏曲等音乐元素植入不同人物,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风格的混搭自带热情活力,与当年革命者的年轻血性吻合。如留美回来的胡适,说唱急切且上扬,陈独秀的说唱坚定而充满力量,辜鸿铭的说唱配上浓浓的戏曲腔调。唱词密集且大多数是语速很快的重唱,很考验演员的功力。

  创作过程中的困境和挫折,让我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剧中那些革命者们当年的心路历程。每次遇到挫折,大家都能从角色身上得到鼓舞,仿佛先生们带动着我们克服一切困难去实现目标和理想。在这部剧的表演中,陈独秀的扮演者于晓璘经历了从忐忑、寻找到慢慢享受的过程,即便已经演了95场,每一场戏、每一次演出依然会被先烈们的“高能量”击中。李大钊的扮演者王培杰说:“舞台灯光一亮,就好像触碰到百年前的那份滚烫。我感觉先生就在身边,演出更像是与他们的灵魂对话,我要把那份赤诚和力量再传递出来!”6轮演下来,整个剧组都内化了这种“觉醒”之精神,舞台上气场和能量慢慢凝聚的过程非常美妙,这是一个充满魔力与力量的场域。

  主创和演员大多与剧中人年纪相仿。在编剧王怡娃看来,青年人的热血不管是在百年前还是百年后都是一样的。我们希望通过创作,实现一场百年前后青年人的对话。也正是这样的创作初衷,使台词充满隐喻与交互的动态关联。许多年轻观众都是数次“刷”剧。一名年轻观众对我说:“我已经习惯了《觉醒年代》在我生活中的存在,每一轮演出都看,虽然台词和情节都快背下来了,但看到动人的情节还是会哭,还会被那个情境、那份真挚深深地打动。”主旋律作品能长演多年且深受青年观众追捧,我们整个团队都感到欣慰。

  在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以音乐剧的方式继续点燃青年观众心底的觉醒与热情。同时,致敬生于青春、逝于青春的前辈们:“在那一天,理想会实现,答案会被看见。”

  (作者为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主任)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千年古镇摆起长街宴

  • 台风“麦德姆”在广东湛江登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