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融合创新 彰显时代气象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融合创新 彰显时代气象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7-04 09:03

  胡 祥

  2025年上半年,国产剧集创作在融合创新的基调中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质。从数量上看,播出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从艺术上看,既延续了近年来精品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又在题材深度、类型融合和叙事手法等方面有所突破。

  《北上》海报。

  现实题材紧贴时代脉搏

  半年来,现实题材剧集继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用细腻的影像切入现实生活肌理,并呈现出题材丰富、内容具有社会性的特点,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现实题材剧集更加主动地切入现实议题,在贴近人民生活、深度挖掘生活内涵的叙事中,实现价值引领。这些作品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话题剧”范畴,而是深入挖掘社会关注的热点,结合司法、教育、医疗、保险、养老等领域,生动描摹当下的社会图景。《蛮好的人生》《我的后半生》《180天重启计划》等剧集聚焦老中青不同年龄人群生活的酸甜苦辣,引发观众热议。行业剧通过对行业细分领域的深耕,折射出更广阔的社会图景与人性温度。《无尽的尽头》聚焦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通过检察官视角,将一些专业司法程序转化为可视化叙事,广受好评。《真心英雄》《大河之水》《三叉戟2》等涉案剧关注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新型犯罪,具有较强现实意义。《仁心俱乐部》《我家的医生》《以美之名》等将镜头对准以前较少表现的准心理医学、家庭医生和整形医美行业,深度融合医学知识与社会热点,引导观众破除习见,树立正确观念;《无所畏惧之永不放弃》则融律政题材与女性叙事于一体,引发观众对法律、正义的深刻思考,在专业性与艺术性方面取得平衡。

  《沙尘暴》海报。

  还有一些现实题材剧集以温暖基调回望历史岁月,在打捞集体记忆和塑造精彩群像中引发观众共鸣。《六姊妹》以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小城淮南为背景,在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浓厚的家庭人情伦理中,讲述何家老一辈及6个女儿的人生经历,引发观剧热潮。《北上》以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为蓝本,不仅承载运河文化的厚重底蕴,更以6名运河边成长的90后的青春化视角,实现历史与当下的对话,让经典文学作品通过影视改编焕发新生。

  《国色芳华》海报。

  类型化创作融合创新

  半年来,悬疑剧与古装剧两大类型进一步突破传统叙事模式,凭借差异化定位与创新表达形成市场共振,呈现密集性播出、话题性传播的特点。科幻剧、年代剧也注入更多人文内涵,实现题材与形式的革新。

  悬疑剧通过硬核案件侦破与家庭叙事、地域叙事相结合,从“猎奇推理”转向“社会派深描”。一些悬疑剧的创作者将更多镜头给予普通人、小日子,以小见大地展现人性人心和时代变迁。《沙尘暴》将故事背景设置在西北戈壁,将当地的生态危机与连环凶案交织,深度探讨女性面临的社会困境。《黄雀》《驻站》分别以反扒警察和驻站警察的视角切入,表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与人性挣扎。《棋士》用贴近生活的叙事方式,为观众展现充满意外反转的“人性博弈”。

  古装剧迎来创作回暖期,创作质量显著提升。一些古装剧以多元化故事题材和精美的服化道,体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实现市场与口碑双赢。《藏海传》融入堪舆风水、营造技艺等传统文化元素,成功吸引年轻受众,同时在海外热播。《国色芳华》展现非遗文化,彰显东方美学;《无忧渡》打造中式志怪世界;《折腰》《临江仙》等在传统叙事框架中强化情感张力;《鹊刀门传奇2》延续系列化作品独特的东北喜剧风格和新颖的情景武侠设定,收获良好口碑。

  此外,科幻剧《在人间》《滤镜》等以多重人格、变身手镯为核心,在炫酷的视觉与烧脑的叙事中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观剧体验。国安题材剧《绝密较量》以守护核安全为主视角,延伸至科技、信息、资源、数据等重要领域,拓宽谍战剧的叙事角度。年代剧《人生若如初见》聚焦晚清波谲云诡的政治风云,探究革命青年救亡图存、奋勇向前的爱国情怀。《异人之下之决战!碧游村》改编自热门动漫,观众规模和作品口碑在原著动漫粉基础上有效延伸,被认为“人物有成长,故事有内涵”。

  《无尽的尽头》海报。

  剧集创作呈短剧化倾向

  近年来,在短视频、直播、游戏等新业态冲击下,受众的关注力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剧集完播率走低,倒逼剧集在形式上更趋精炼,呈现显著的“短剧化”转向。数据显示,2025年前5个月,单集时长少于30分钟的剧集占比66%,类型剧的集数也有所缩短。如悬疑剧《沙尘暴》《乌云之上》《棋士》都是12—17集左右,科幻剧《在人间》只有8集,这样的处理既保证了叙事节奏紧凑,也提升了悬疑感。

  与此同时,剧集IP化创作趋势明显。以往古装剧等类型化创作较多采取系列剧的方式,但近来的《无所畏惧之永不放弃》《三叉戟2》等现实题材剧也实现了IP化创作,体现出现实题材剧的市场价值。

  还有一些剧集的创新表达方式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一方面,创作者积极强化高新技术运用,实现剧本创意、拍摄制作全链条提升。如古装剧《无忧渡》采用LED虚拟制片+动态捕捉,视觉效果突出;《以美之名》是国内首部采用4K超高清技术制作的电视剧,备受好评;《乌云之上》全程8K实拍+AI降噪,提升沉浸感和现场感;另一方面,一些剧集积极创新叙事手法,如《在人间》以奇幻元素与情感叙事相融合,通过倒计时钟表、飞驰的列车、鸵鸟、蝴蝶、鹰等意象传递情绪,突破线性叙事逻辑,以角色情绪流动主导剧情推进,开创了新的叙事路径。

  总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的国产剧更加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更加尊重观众审美,也更加注重社会价值与艺术表达的平衡,以更开阔的视野彰显了文艺创作“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的使命担当。本文配图均为网络图片

  (作者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山洪救灾

  •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落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脂肪肝、血压偏高、空腹血糖异常……一些以往更多与中老年相关的健康问题,正悄然在不少年轻人身上显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面,我们开发了DeepDR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基层医生解读眼底片子。
2025-08-15 09:54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对特定病毒有效,因此,拥有一种作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将极具价值。对于耐药性问题,Bogunovic认为,只要这种抗病毒药物包含一系列针对病毒不同生命周期的干扰素触发蛋白,病毒就不太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
2025-08-15 09:53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据测算,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2025-08-15 09:45
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
2025-08-15 09:42
随着电动交通、低空经济、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长续航可充放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
2025-08-15 09:40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2025-08-14 10:29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2025-08-14 10:28
中国的黄牛育种终于有了自主、低成本的检测芯片!”
2025-08-14 10:27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5-08-14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2025-08-14 03:50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