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花晖
第六届上海“五五购物节”中,Z世代翘首以盼的上海次元漫游节开启了狂欢模式。作为本届购物节的重要板块,次元漫游节推出了国际跨次元产业品牌日、音波狂潮音游音乐节、“造梦引擎”上海高校二次元创作计划等一系列面向年轻人的主题活动,为二次元在一座城市文化与经济格局中的存在写下了生动注脚。
应该看到,二次元作为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形态,已由亚文化突破至不容忽视的主流圈层。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由2017年的2.1亿增至2025年的5.26亿,年龄层次呈现出穿越“80后”至“10后”的多代际跨度。这种文化接受主体的结构性增长,迫切要求我们重新读解二次元,重视并发展青年文化,进而将城市带入文化创新、产业升级、人才聚集、消费振兴的全新阶段。
用好城市叙事的二次元书写工具
“城市吸引力”无疑是城市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命题,其构成要素过往集中于公共设施、民生服务、经济底盘等基础指标,而文化发展、媒体繁荣的当下,城市的概念已由单纯的功能载体转向综合的文化体验情境,需要一种令人神往的城市叙事结构。
二次元的注入,为城市的时间与空间开启了新的叙事线。一方面,历史叙事的二次元转译,帮助厚重卷册再编码为广大年轻人感兴趣、可共鸣的文化符号;另一方面,二次元视野下的表征空间,在沉浸式的空间实践中,驱使指向“超真实”的符号与现实产生了密切的互动。二次元因游离于现实、仅存于二维空间而得名,如今破次元地进入并改写真实世界,为全新的城市叙事提供了理想的书写工具。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黑神话:悟空》的强势出圈,不仅重构了国内外玩家对中国神话的认知,更凭借虚拟场景与现实地标的强呼应,推动大同、太原、临汾等诸多城市打造“西游古建宇宙”的叙事矩阵。山西省文旅厅顺势发布“跟着悟空游山西”主题路线,将云冈石窟、善化寺、应县木塔、小西天等游戏取景地串联起来,不少冷门景点一举跃升为网红打卡地,往常的旅游淡季如今也游客不绝。
另一些趣味盎然的例子包括:中共一大纪念馆常驻两位虚拟“讲解员”,哥哥“库宝”身着一大会址青墙红砖纹饰的长衫、妹妹“德妹”则是斜襟衫配裙子的民国女学生打扮,兄妹俩分别代表中共一大诞生地点“石库门”与“树德里”。除了在不同款式的微信“表情包”中参与大众的日常交流外,两人也在“一大文创”“一咖啡”中频频亮相,令上海的红色文化可爱可亲起来;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不少博物馆推出了“萌萌哒”限定版文物“手办”,令小大朋友爱不释手。对于世界各地的游客而言,将这些“萌物”带回家,亦是印刻城市独特记忆、传播城市美好印象的开始。
不难看出,二次元在方方面面驱动着城市叙事的风格转换与衍生拓展,令城市获得更多被看见的机会,令久远的传统活起来、潮起来。
与工业4.0同行的二次元文化
值得警惕的做法是简单复制“秋叶原街区”、高密度地推出同质化二次元商铺,却未看到二次元系统性构建城市叙事的背后需要成熟且完善的文化产业支撑。在相关实践过程中,无论是持续火热的“谷子”,还是各类动漫节展、快闪活动,随处可见的“二次元+”构成了文化资本的具象化积累,但上述积累需要转向一种投射到城市空间的产业集群。这种集群的重要性在于:今天的二次元文化与全球兴起的工业4.0同向前行,已然演进为一种创意、技术、人才、资金、政策高度汇集的新型产业形态。
不妨将视线投向漕河泾开发区,这个20世纪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春风蓬勃兴起的老牌微电子工业区,眼下已汇聚起上海近六成游戏企业,米哈游、莉莉丝、鹰角,上海游戏“四小龙”中有三家扎根于此,沿轨交9号线串联起上海数字文化产业的核心地带。将二次元纳入科创园区,显得跨度惊人却合情合理。二次元产业发展至今,除了内容创作、衍生开发,更对信息技术、高性能计算、云服务乃至人工智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因而,漕河泾开发区内的企业聚合绝非简单的数量堆积,而是构建起一张高度协同的价值网络。对于聚焦其中任一环节的中小团队而言,可以在开发区内与产业链上下游轻松获得链接,原创的想法、大胆的企划、超前的技术有了落脚点,漕河泾开发区这棵二次元参天大树才变成愈大愈强的模样。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8年,上海就推出了《关于促进上海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2022年,《徐汇区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扶持意见》出台,早在2018年,上海推出了《关于促进上海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此后,《徐汇区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扶持意见》等相关政策进一步鼓励二次元与科技深度融合,使得漕河泾有底气将二次元与生物医药、机器人等一并列入高成长性企业大力扶持。一系列文化政策的定向指导,使得漕河泾开发区有底气将二次元与生物医药、机器人等一并列入高成长性企业大力扶持。为爱发电的“技术宅”在采访中坦言公司注册、人事财务、企业认定等实属知识盲点,远比开发游戏困难得多,而开发区及时为创业者扶一把,政策打通了热爱与现实的通路,漕河泾开发区乃至上海方成为二次元生长的沃土。
与此同时,近年来上海各院校积极调整专业目录,增设游戏、电竞、智能影像、数字演艺等培养方向,构建人才蓄水池、筑就产业高地,我们也由此见到普陀长征、嘉定南翔、浦东张江等地纷纷涌现出不同规模、各有所长的产业基地,围绕二次元产出了作品、软件、商标、专利等大批原创成果,从根本上解决了二次元发展的同质化及不可持续问题。
与城市互嵌的二次元空间
淘旧书的文庙集市是20世纪80年代起爱书者汇集的胜地,显然每个年代城市中央都会存留几处集体文化记忆载体,就像今天的百联ZX、大悦城、迪美便成了Z世代心中的“文庙”。
在这些大型商业综合体中,我们可以看到全球顶流IP的落地与运作,体验二次元与餐饮、服饰、文具等各种业态的最新跨界融合,形成聚集效应最为显著的地标空间。但散点的空间设置很难培育城市的二次元生态,结构上需要深度互嵌的空间分布,我们由此看到一种基于年轻群体的区域延伸。
杨浦区的“二次元改造”是个成功的样本,五角场更是喊出了打造“全球二次元之都核心区”的响亮口号,其关键动作便是商业、产业加学校的三者联动。手握百联ZX,又有B站、叠纸、完美世界等头部企业环绕,商业空间因此得到了内容生产与平台宣传的引流,二次元大厂则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平台和活动场景。对于周边大学生而言,去五角场意味着回到线下、体验热爱的文化,亦满足了身份表达与社交需求。
与五角场这种相对闭合式的环岛结构相比,另一种开放式延伸是值得关注的新趋势。最近几年,上海二次元展演热度急剧上升,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CCG EXPO)、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哔哩哔哩线下嘉年华(BilibiliWorld)、米哈游“星铁LIVE”演唱会等行业标杆项目,每年吸引各地粉丝超百万。参展参会结束后,众人前往各大二次元“圣地”打卡已是基本操作,催生出二次元地图中商、旅、展、演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节展大都集中于炎炎夏日,以匹配垂直受众的暑假档期。而上海若要真正成为“二次元之都”,一种更常态化且嵌入社区的二次元空间仍是值得继续探索的方向。漕河泾开发区曾联合其所在的虹梅路街道举办“创新FES·嘉年华”,以开发区为中心点,向外辐射“二次元潮流夜生活”“游戏IP近距离体验”“次元旅行City walk”等社区化项目;B站开放企业园区,向公众展示BW漫展。我们亦可以看到一些国际成熟二次元城市中常见的“痛楼”“痛街”逐渐在上海出现,COSER活动、谷子售卖、二次元主题市集等愈来愈多地出现在街头巷尾,而一些人流缺失、功能衰退的老旧商场、城市洼地也正努力引入二次元业态,以青年文化助力区域更新。
前进中的城市正在传递一种信息:二次元并非抽象的娱乐,而是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城市叙事中的年轻化表达为所有阅读这座城市的人提供了富有感染力的开放文本。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