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范宗钗
“哎哟,那字儿怎么写来着?”纪录片《“字”从遇见你》每集上来就是这样一问,初听一愣,继而释然,一撇一捺早已融入中国人的日常,怎能忘,怎可忘?
央视出品的微纪录片《“字”从遇见你》凭借独到创意和亮眼制作,前两季一经推出便反响热烈。近期收官的第三季在晚间黄金时段播出,取得较高收视率,在新媒体端相关话题热度也频频领跑。
传承发展中华文化,必须知晓根脉、捋清脉络、知所从来、思所将往。近年来,用现代视听手段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明的时代光彩,已成为各级广电和新媒体视听机构的自觉追求。此番电视人将文化探源的触角伸向了文字,从汉字的笔画演变中,一路探寻中国人的生活、情趣、哲学、精神等方面,探讨中华文化何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这样的创作抱负,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对文明传承的深刻理解。
汉字浩如烟海,一部《说文解字》足足拆解了9300多个汉字。《“字”从遇见你》第一季以“中”字开篇,“鼎、福、天”一路讲来,串联起哲学信仰、礼乐制度、自然观等文明基石;第二季聚焦“行、武、象”等字,从衣、食、住、行到战争、艺术,展现古人智慧;尤其难得的是本次播出的第三季,不再以单字独立成篇,而是按主题篇章呈现,哲学篇用“气、兆、玄、白、年”观照东方哲人的宇宙天地观,建筑篇透过“宀、宇、窗、亭、堂”看华夏如何将礼仪美学筑进一砖一瓦,纺织篇从“蚕、系、机、经、衣”探寻古代手工技艺,动物篇解码“美、兔、龟、首、鱼”的象形智慧。
在中文字库里,这些只是九牛一毛,纪录片通过拆解汉字这一创意,步步延展,发掘汉字的起源、演变及其背后的文化密码,打开通往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条通道。尽管今日很多人已经不再用笔墨书写,但按键翻飞背后,同样是对点横撇捺的研习、对偏旁部首的联想和对象形文字的理解。通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解说,纪录片增进观众对汉字的新认知,在数字时代唤醒中国人潜藏指尖的文明记忆。
黏土动画、三维特效、萌化配音、趣味剪辑……第三季延续前两季的创新意识,用深入浅出的年轻态语言,让古老的汉字“动”起来、“萌”起来、“潮”起来。当“白”字在殷商祭典的烟雾中显影,“气”字在阴阳流转的太极图里舒展,“玄”字在道家典籍的竹简上氤氲,动画形式的呈现让人眼前一亮,成为年轻观众连通文字世界的全新接口,文明的薪火在其中已悄然传递。
“深入”方能“浅出”,创作者对汉字文化精髓有深入理解,在艺术表达上才能做到趣味灵动、别开生面。纪录片通过创新表现与思想深度的相辅相成,实现了以轻盈之姿承载文明之重。
重温片头之问:“哎哟,那字儿怎么写来着?”
没问题,都在血脉里。
(作者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