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保视听作品助力文物鲜活起来(深观察)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文保视听作品助力文物鲜活起来(深观察)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7-28 09:42

  作者:刘婧 饶曙光

  今年5月,文物保护题材电视剧《护宝寻踪》自开播到收官持续引发热议。无独有偶,近年来,《登场了!洛阳》《赵小姐的日记》《西夏死书》等文物保护题材视听作品不断涌现,并逐渐精品化,助力文物鲜活起来。

  讲好文物故事

  文物是历史基因的密码图谱,文物保护工作是解读与传承这部图谱的关键之一。视听作品讲好文物和文物保护背后的故事至关重要,其基本创作思路,是让人物和情节“落地生根”。《护宝寻踪》在创作采风阶段,就深入陕西西安霸陵考古现场和秦始皇陵修复工坊等考古一线,切实了解文物考古的细节;进入剧本论证阶段时,由考古领队和文保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队又为剧组提供了大量考古发掘报告和文物测绘地图,确保涉及考古发掘、文物修复和场景复原的情节既有看点又具科学性;在成片审查阶段,创作团队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亚字型”大墓等专业表述和丝织品加固等技术场景进行逐项核对、逐帧校准。这些尝试都努力将文物及文物保护背后的故事叙述清楚,做到大众审美和专业表达的平衡。

  随着影像技术和理念的提升,文保题材视听作品讲述文物故事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河南是国内大遗址分布极为密集的省份,河南广播电视台等单位接连打造《足迹》《文博河南》《发现郑州·先秦篇》《闪耀吧!中华文明》《叩问殷墟》等视听作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艺术形式,通过文物讲述中原历史。《叩问殷墟》是少见的广播剧形式,用戏中戏的结构,以电影编剧的口吻,设定内地和台湾两地甲骨文专家的双重视角,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艺术化地讲述了殷墟考古中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向听众介绍了历史人物和文保知识。《闪耀吧!中华文明》则紧扣青年观众群的观看需求,通过悬疑解谜、热血国漫等形式,以考古现场、国家级博物馆、历史遗迹为依托,回答关于文物的未解之谜,将考古遗迹的故事讲述得更具年轻态和质感。

  彰显文化底蕴

  自2015年影视产业不约而同地选择改编小说《鬼吹灯》开始,影视市场上就持续涌现出《老九门》《黄金瞳》《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古董局中局》等爆款,这些作品通过精妙的影像设计,带领观众走进文物的奇幻世界,拓宽传播文物知识的路径。但个别作品为吸引观众而制造猎奇影像,造成观众审美疲劳,还导致人们对文物及其保护产生观念上的偏差。

  《护宝寻踪》的转变在于其系统且艺术性地建构了文保题材视听作品的新型创作路径,引领该类题材作品的价值回归。这部剧利用考古学者、公安人员、基层文保工作者和盗墓者的多线交叉叙事,杂糅考古、悬疑和刑侦等类型元素,集中体现了对文物应有的“护”而非“盗”。以方堃及其导师为代表的考古学者,是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来发现文物;以文物缉查队长齐大仓为代表的公安人员,是用侦查经验来打击文物盗窃;以齐有粮为代表的基层保护工作者,是用朴素的守候来协助保护文物。剧集重在“正本清源”,不追求感官刺激,但悬疑感和紧张氛围毫不逊色。如剧集一开场便是一个疑点重重的跨国文物走私案件,观众会习惯性地去思考文物“为何被盗”,但由于主创对叙事重心的调整以及对文物价值和意义的不断强调,观众的观看重点转向“如何寻”与“如何护”。与此同时,剧集设定的跨国文物寻踪,也隐含中国众多已回国或尚待回国文物艰难的回归历程,彰显剧集的文化底蕴。

  文物保护工作是一场集体合作,也需要智慧和勇气。这一点在电视剧《九鼎谜踪》中得到体现。剧中,考古队长杨战为找寻自西周后就不知所终的宝鼎,与数位奇才付出艰苦努力,终让华夏瑰宝重见天光。文物保护工作是持续性的工作。《国宝奇旅》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九一八”事变后的北京,以主人公任弘毅和周若思为代表的爱国军官和知识分子,为将故宫文物南迁,一路上从容应对日寇、国民政府贪官和帮会设置的陷阱,最终在中共地下党协助下,保证了国宝安全完整地抵达目的地。

  促进文旅融合

  随着《护宝寻踪》热播,剧中洋溢着秦风秦韵的方言、美食、风土人情等,引发观众对陕西的向往,取景地汉阳陵、白鹿原等景区的关注度显著提升。

  网剧《唐朝诡事录·西行》的斗宝情节中,所用珠宝多以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文物为原型,播出后提升了观众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期待。此外,出品方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唐朝诡事录·西行》国潮沉浸剧场”,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全感装置、影视级置景,数字化重现唐代历史场景,游客通过虚拟形象可以前往繁华的长安夜市,走入影视故事中,获得文旅新体验。据统计,《唐朝诡事录·西行》国潮沉浸剧场近期持续蝉联大众点评西安雁塔区和北京石景山区VR销量榜前茅,其在上海、深圳、张家港、青岛、扬州、福州、武汉等地的门店也陆续开业。

  人文探索节目《登场了!洛阳》给出的方法是“以物见城”,立足本土特色,通过文物展现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形象,进而刺激旅游消费。节目以“致敬中国现代考古百年”为主题,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为主要取景地,每期以“文物盲盒”为戏剧点,多层次运用真人秀、访谈和情景剧的形式,通过实地探索本地文物场馆和历史遗迹,开“盲盒”般揭示其蕴含的古墓文化、餐饮服饰、人文风俗等内容,带动观众对洛阳文博和城市变迁的探究热情。微短剧《赵小姐的日记》提供的路径是“以物言志”,用日记本这一革命文物,讲述烈士们为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故事,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深度体验红色文旅。

  当文物保护题材视听精品与市场深度相拥,便超越影视作品的范畴,成为一场发挥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未来,文保题材视听作品要夯实内容根基,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准确再现文物的历史背景和考古历程,充分运用多种视听技术,多维度展现中华瑰宝的魅力,让文物进一步鲜活起来。

  (作者单位:刘婧,四川师范大学;饶曙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游泳世锦赛:跳水混合团体摘首金

  • 贵州“村超”重燃赛事 正式回归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智能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巡检等工业场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提高生产力,与人类高效合作,可能为许多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创造新的价值定位和商业模式。
2025-07-28 09:28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彭志辉就带着机器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对话”,展望了具身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
2025-07-28 09:28
在产品研制阶段,科研人员重点针对能量高效汇聚—传输、月壤致密化输运等问题,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
2025-07-28 09:27
当日下午抵达位于青海省境内的长江源区通天河直门达河段,进行了多学科采样观测,这意味着2025年江源综合科考正式启动。
2025-07-28 09:25
英国《自然》周刊网站指出,招募研究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是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研发投入已超过7800亿美元,达到美国96%的水平,10年前这一比例为72%。
2025-07-28 09:24
艾玛口中的“邦邦车”,是一台由中国企业邦邦机器人独立生产研发的智能辅助出行机器人。爬坡、颠簸路况行进、刹车制动……走进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的邦邦机器人研发中心,不少新产品正在进行多环节测试。
2025-07-28 09:24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5-07-25 02:55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5-07-25 02:5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利用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
2025-07-24 03:15
在广袤的田野上,每一抔泥土都隐藏着一个微观的奇妙世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2025-07-24 03:15
雄伟的跨海大桥、海中的钻井平台……人类的脚步正延伸向深海。
2025-07-24 03:15
“孙女给我请了一个24小时‘家庭药师’,就在我的手机里。边聊天,边指导我用药,省心安心、方便管用!”视频中的高奶奶高兴地说。
2025-07-24 03:15
“中试”即中间试验,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跨越至生产线的关键桥梁。中试成功与否,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5-07-24 03:15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