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这位虚拟偶像何以成为“实力派”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这位虚拟偶像何以成为“实力派”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7-28 09:44

  苗 春

  7月19日下午,国家体育馆副馆2025年洛天依全息演唱会北京站现场,上千名观众挥舞荧光棒,与洛天依齐声合唱《上山岗》等歌曲,场面之热烈不亚于真人巨星的演唱会。一位通过电脑软件合成歌声并被赋予二次元形象的虚拟歌手,为什么能让年轻人倾注真实情感呢?

  洛天依的演唱会之所以能让人沉浸其中,离不开全息投影、实时动捕等技术的突破和革新,但正如演唱会主办方所说,他们希望“观众忘记技术存在,只记住心跳加速的瞬间”,真正打动观众的,并非炫目的科技,而是技术所承载的情感共鸣。“Z世代”成长于数字时代,他们对“真实”的定义与老一辈不同,一个能唱出他们心声的虚拟形象,哪怕没有血肉之躯,依然可以成为他们的情感寄托。演唱会上,当洛天依说出“会永远为你们唱下去”的承诺时,现场响起炸雷般的欢呼。虽然说话者是没有自主意识的程序,倾听者却收获了真实的情感慰藉,因为对他们而言,重要的不是载体是否“真实”,而是体验是否“真挚”。

  虚拟歌手洛天依。哔哩哔哩供图

  更重要的是,洛天依的歌大多由粉丝共创,这种UGC(用户生成内容)模式让观众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当年轻人在演唱会上合唱自己参与创作的歌曲时,他们获得的不仅是娱乐体验,更是一种归属感。

  洛天依是个“永远15岁,永远不会塌房”的偶像。这种“稳定性”满足了粉丝对安全感的需求。他们并非分不清虚拟与现实,而是选择在一个可控的“数字乌托邦”中安放情感。

  虚拟偶像还打破了传统偶像工业的垄断。粉丝不必再被偶像经纪公司的“人设”束缚,而是可以通过二次创作赋予偶像新的生命力。这种自由度,让虚拟偶像成为粉丝表达自我的重要媒介。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不断为洛天依注入自己的理想人格,洛天依的歌词“I'll do my own way(我会按自己的方式来做)”恰是“Z世代”追求个性的宣言。

  更有意味的是,现场也有一些中年人,应该是从2012年洛天依出世起追随至今的老粉,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在借洛天依保鲜自己的青春记忆。当现实中的同龄人已进入百事缠身的中年,这个被技术凝固的15岁少女,成了中年粉丝存放自己初心的“数字琥珀”。由此,虚拟偶像引发了代际共鸣,超越二次元亚文化的范畴,成为跨越年龄层的情感媒介。

  洛天依的名字来自“华风夏韵,洛水天依”,是国风虚拟偶像的典型代表。洛天依的曲风中,古风歌曲占据重要地位。这些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电音的创作,既是年轻一代对文化的创新诠释,也是他们在全球化语境下寻找身份认同的尝试。当全息技术将《大哉乾元》的磅礴与《戏游九州》的婉约呈现在舞台上,当《万古生香》唱响时凤凰翩然飞舞,当《歌行四方》中身穿各种民族服饰的洛天依格外娇美,“Z世代”看到的是属于自己的“中国风”——既尊重传统,又充满现代感和未来感。

  虚拟偶像的崛起,绝非简单的技术奇观,而是数字时代文化消费的必然趋势。自2012年诞生以来,洛天依从最初的声库工具,逐步发展为拥有万首原创作品的“国民级”虚拟歌手,其成长轨迹印证了虚拟偶像产业的蓬勃发展。放眼全球,从日本的初音未来到美国的Miquela,虚拟偶像正在教育、医疗、文娱等领域展现独特价值。“Z世代”将虚拟偶像视为创作伙伴、文化符号乃至情感容器,这种需求不会因技术进步而消退,只会不断催生新的人机关系范式。毕竟,人类从未停止在工具中表达自己——从石器时代的壁画到AI时代的全息偶像,我们始终在技术中投射最本真的人性。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游泳世锦赛:跳水混合团体摘首金

  • 贵州“村超”重燃赛事 正式回归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智能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巡检等工业场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提高生产力,与人类高效合作,可能为许多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创造新的价值定位和商业模式。
2025-07-28 09:28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彭志辉就带着机器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对话”,展望了具身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
2025-07-28 09:28
在产品研制阶段,科研人员重点针对能量高效汇聚—传输、月壤致密化输运等问题,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
2025-07-28 09:27
当日下午抵达位于青海省境内的长江源区通天河直门达河段,进行了多学科采样观测,这意味着2025年江源综合科考正式启动。
2025-07-28 09:25
英国《自然》周刊网站指出,招募研究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是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研发投入已超过7800亿美元,达到美国96%的水平,10年前这一比例为72%。
2025-07-28 09:24
艾玛口中的“邦邦车”,是一台由中国企业邦邦机器人独立生产研发的智能辅助出行机器人。爬坡、颠簸路况行进、刹车制动……走进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的邦邦机器人研发中心,不少新产品正在进行多环节测试。
2025-07-28 09:24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5-07-25 02:55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5-07-25 02:5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利用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
2025-07-24 03:15
在广袤的田野上,每一抔泥土都隐藏着一个微观的奇妙世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2025-07-24 03:15
雄伟的跨海大桥、海中的钻井平台……人类的脚步正延伸向深海。
2025-07-24 03:15
“孙女给我请了一个24小时‘家庭药师’,就在我的手机里。边聊天,边指导我用药,省心安心、方便管用!”视频中的高奶奶高兴地说。
2025-07-24 03:15
“中试”即中间试验,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跨越至生产线的关键桥梁。中试成功与否,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5-07-24 03:15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