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首大刀曲,一生报国情(寻访)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一首大刀曲,一生报国情(寻访)

来源:人民日报2025-07-30 10:09

  徐 鲁

  “麦新”这个名字,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也许比较陌生,但在抗战烽火中诞生的诸多响亮的战歌中,由麦新作词作曲的《大刀进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是从1937年传唱至今、尤为振聋发聩的一首。

  孩子剧团,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进步儿童戏剧团体,20多名只有十几岁(最小的年龄才9岁)的小团员,穿越日寇封锁线,历尽艰苦,从上海到武汉,再到长沙、桂林、重庆等地,辗转跋涉3000多里,用歌咏、演剧等形式宣传抗日救亡,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同仇敌忾、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孩子剧团及其奋斗故事,被文学家茅盾誉为“抗战血泊中产生的一朵奇花”。

  我在为创作长篇小说《孩子剧团》搜集史料和素材时,意外发现音乐家麦新与孩子剧团多有交集。孩子剧团在上海成立时和千里跋涉到武汉后,麦新和冼星海、张曙等音乐家,都曾在街头和码头,指挥和教唱过这群热血少年,演唱了不少抗日战歌。

  20世纪30年代,年轻的麦新在上海从事抗日救亡音乐运动,成为革命音乐家冼星海的学生和战友。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枪声响起。当时,在长城脚下挥起大刀杀向日寇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的英勇壮举,很快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大刀队的战士陈永德,一人一刀,杀敌9名,缴获日军枪支13支,而他的年龄只有19岁。每一个有民族尊严的中国人闻此消息,无不热血沸腾。

  23岁的麦新在上海看到这位19岁的大刀队员的故事后,激动得彻夜难眠。临近黎明时分,他索性从床上爬起来,从书架上找出萧红的小说《生死场》读了起来。不知不觉,一缕曙色照到小窗上,又一个黎明到来了。这时,年轻的音乐家走到窗前,一把拉开窗帘,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是啊,中国人民从平津和华北的危急中,认清了只有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奋起抗战,才是拯救民族危亡的唯一出路。“抗战的一天来到了!”麦新第二次重复这句话时,突然兴奋地哼唱出了一句完整的曲子——这就是后来人们都十分熟悉的“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这个复沓的乐句。

  先是有了这句“抗战的一天来到了”,麦新反复哼唱了多次后,感到比较满意,但又总觉得来得有点突兀。所以,稍微冷静了一会儿,他又循着激越的情绪,构思出了开头两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他把这两句和“抗战的一天来到了”这个复沓乐句连贯起来又哼唱了多遍,最终确定了一个完整的乐段。

  一个月后,8月8日这天,麦新去参加一个抗战宣传组织在南市文庙召开的群众集会。开会前,他站在文庙台阶上,一边指挥,一边教大家合唱这支战歌。1000多名民众齐声高唱,唱了一遍又一遍,仍然觉得意犹未尽,现场群情高涨。

  这时后面有人高喊:“我们看不清指挥,请指挥先生再站高一点呗!”麦新应声立刻跳到更高的一处台子上,继续指挥大家合唱。

  根据民众试唱效果和战友们的建议,麦新把歌词初稿里的“二十九军的弟兄们”这句歌词改成了“全国武装的弟兄们”,又把“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改成了“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这样一改,《大刀进行曲》就变成了一支号召和鼓舞全国抗日军民奋起抗战、血战到底的战歌,很快传遍了抗日前线和后方。

  又有一次,麦新在指挥群众合唱这支歌时,受到全场激昂情绪的感染,到了最后呼喊的时刻,因为用力过猛,竟然把手中的指挥棒折成了两截!此时此刻,音乐家胸中就像熊熊燃烧着一团烈焰,又似正在席卷起一场无法止息的风暴,那一瞬间,只见他迅速甩掉手中另一截指挥棒,握紧双拳,奋力地指挥大家继续演唱下去:“……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经过多次集会合唱之后,不知从何时起,当大家唱到歌曲结尾也是整首歌的最高潮时,总是会齐声加上一句高亢有力的呼喊:“冲啊——杀!”麦新明白,这一声振聋发聩的呐喊,是全民族共同的愤怒的呼声,也是振奋民族精神、争取民族解放的慷慨激昂的号角。所以,音乐家自己渐渐也习惯和认同了结尾处那一声凝聚着无限愤怒和力量的高亢的呼喊。

  《大刀进行曲》诞生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知有多少抗日志士和热血青年,高唱着这首令人热血沸腾的战歌,奔赴抗日战场最前线。

  因为创作的缘故,我希望详细梳理《大刀进行曲》这首抗日战歌的诞生过程。前年,我特意沿着麦新当年参加的“战地服务队”的路线走了一趟,从上海到浙江嘉兴,再到江山、金华,然后经江西南昌、萍乡到达湖北武汉。麦新和“战地服务队”在江山驻扎的时间比较长。正是在江山,我寻访到了一条生动的史料。

  1938年初春的一天,在江山县城郊外一处小山坡上,面对着喷薄而出的一轮朝阳,24岁的麦新庄严地举手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到达武汉后,麦新与从上海出发、辗转千里到达武汉的孩子剧团的小团员们重逢。麦新把这些从敌人炮火中幸存下来的小弟弟、小妹妹,一一地紧紧搂抱在怀里,和孩子们一起流下了欢欣的泪水。

  1940年10月,麦新辗转到达重庆,在曾家岩八路军办事处,得到一个令他喜出望外的消息:党组织批准了他多次提出想去延安的请求。

  啊,延安!那是无数抗日志士和热血青年从四面八方奔赴而去的革命圣地,也是麦新多年来心驰神往的地方。这年秋天,麦新穿上党组织发给他的第一套灰色粗棉布军服,戴上了崭新的八路军臂章,和几位同志一道,从重庆到西安,再经过洛川,风尘仆仆地到达了黄土高原。在延安鲁艺,麦新作为一名革命文艺战士,继续投入到抗战洪流之中。

  麦新少年时,曾想过要到东北参加抗日义勇军。后来,在科尔沁草原上,他对一起在开鲁县参加土改的战友说:“少年时就想来东北的愿望总算实现了。”不幸的是,1947年6月的一天,他在开完县委会,骑马返回五区途中,遭遇了一股残匪的突然袭击。在经过一番英勇搏斗后,麦新等4名同志壮烈牺牲。

  麦新牺牲的地方,是在科尔沁草原上,开鲁县西拉木伦河西刘祥营子以南,一处名叫芦家段的沼泽地边缘。几年前,我陪作家熊召政到东北和内蒙古草原寻访和搜集历史素材时,到过这里。当时,站在波涛滚滚的西拉木伦河边,我的眼前瞬间闪过音乐家麦新死不瞑目地倒在血泊里,鲜血汩汩流淌的一幕,心里头真是难受极了。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闭幕

  • 海南万宁获救海豚“万万”成功回归大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