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珍视大众文艺评论的分量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珍视大众文艺评论的分量

来源:人民日报2025-07-31 09:26

  王 瑨

  今年的暑期档电影可谓佳片不断、惊喜连连。不过,社交媒体上,也出现了对某一部电影“两极分化”的评价。这一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思考的文化切面。

  长期以来,同一部文艺作品的评价“两极分化”现象并不鲜见,每个人都在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过滤”观影体验。不少评价已不限于创作本身,雅俗之辩、经典之争、评价标准等等,衍生出的话题层出不穷。

  个体对文艺作品的评判,受到个人阅历、审美习惯、知识结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即使是久负盛名的创作者,也免不了被吐槽;哪怕是举世公认的经典之作,也会有人不点赞。

  对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而言,文艺作品评判的多元化现象,有着更为宏阔的社会背景。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更多元的审美主体走进影院。社交媒体的发展让“人人可说、人人可评”成为一种常态,观众从艺术的“接受者”演变为“对话者”“审视者”,更多声音正在“被听见”。这是中国观众与中国电影共同成长的缩影,也更为直观地呈现出参差百态的欣赏视角。

  所有文艺作品都要经历一代代观众的严格检视,同时不断留下值得讨论、有待提升的空间。当电影向观众敞开世界的多元、时代的丰富、人性的复杂、艺术的探索时,人们怎样去理解并由此展开理性的讨论和批评就显得尤为重要。

  必须看到,大众对文艺的评判标准始终存在“最大公约数”——有没有讲好一个故事、能不能塑造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银幕形象。这是硬杠杠。在这样的常识逻辑下,我们尤须警惕炒作话题、被流量裹挟的“评论”蚕食文艺作品的文化属性,更要警惕过度的“粉丝”滤镜消解文艺创作的客观规律。基于创作的建设性意见,多多益善;贴标签式的吹捧或拉踩,大可不必。

  多元审美之下,我们真正呼唤的是更包容、更多元、更健康的文艺评论语境。洞见这种丰富性,视野才会变得开阔,才会感受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景观。

  再进一步看,这种讨论激发出的能量,何尝不是一种“评论价值”?于创作者而言,通过认真的分析,这种评论价值也许能转化为一种全新的创造力,进而在观众反馈与创作自主性之间找到某种动态平衡。于观众而言,每一场热烈的讨论都可以成为打破认知“茧房”的契机,进而打破自己的“先入之见”,尝试体会个人审美偏好之外的新鲜风景、相异情调。

  抵达高峰,必然经历重重艰难的跋涉。优秀作品的出现,仰赖于大量创作实践的托举,仰赖于观与演的互动。当中国电影人不断走出舒适区,开拓新的表达空间,开掘新的艺术类型,百花齐放可期。珍视大众文艺评论的分量,用实实在在的作品持续精进与观众的沟通,让创作成为大众都能参与的活动——今天的创作者当有这样的视野与魄力、这样的责任与担当。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天津戏剧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