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再塑红色经典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再塑红色经典

来源:北京日报2025-08-04 10:18

  记者 高倩

  李英儒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有过诸多呈现,电影更是深入人心,在这样的前提下对经典再作演绎,挑战可想而知。8月1日,北京京剧院新编现代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在长安大戏院首演,以红色故事致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同时,这台行当齐全、唱段丰满、手法新颖的作品再次展现了京剧艺术守正创新的旺盛生命力。

  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剧照。 记者 方非摄

  守正 浓墨重彩展现京剧特色

  转台与冰屏组合,多媒体影像泼墨铺展,风雨如晦的气氛笼罩全场,大幕拉开,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迅速将时间回溯至上世纪40年代,引出华北平原古城里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在日寇铁蹄践踏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时刻面临着生死考验。交通员银环因情急泄密致八路军某部政委杨晓冬被捕;金环为唤醒伪治安军团长关敬陶的良知而壮烈牺牲;杨母为成全儿子的革命信仰毅然跳下城楼。至暗时刻,银环深刻反思,缜密筹划,成功营救杨晓冬,关敬陶被共产党人的赤诚和牺牲精神深深感召,于风雪夜饮下明志酒,最终率部起义。

  以两个多小时的舞台体量演绎家喻户晓的红色故事,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既要突出戏曲的艺术特点,也要符合观众对经典的固有期待,为此,一支集合顶尖艺术家的主创团队齐聚在剧组中:张和平担任艺术顾问,王筱頔在执导全剧的同时与北京京剧院青年编剧胡铭帅携手担任编剧,著名作曲家朱绍玉操刀唱腔设计,王天赐、刘洋任作曲、配器,季乔等一线艺术家担纲舞美设计等工作。

  朱绍玉介绍,这部新戏最大的特点是行当齐全,“每个行当都有大量的唱腔,一定让观众听得相当过瘾。”在展现京剧本体艺术特色的层面上,《野火春风斗古城》可谓浓墨重彩:金环正直刚烈,高亢激昂的娃娃调与她的性情相得益彰;银环温柔娴静,因此多用传统的西皮二黄;杨母的汉调转二黄慢板非常适合传递情感,她的爱与大义深厚动人;在关敬陶雪夜明志的桥段,他与杨晓冬合唱双嘎调激荡人心,音乐与剧情相互映衬,将全剧推向高潮……

  本轮演出中,多位主演的表现相当精彩,充分展现了戏曲作为“角儿的艺术”的魅力,比如,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老生名家杜镇杰饰演关敬陶时,以透彻的力度刻画了这个角色的复杂内心,他曾满腔热血,却在乱世漂泊中迷失堕落,最终,他的良知被金环、银环、杨晓冬等共产党员以及杨母唤醒;北京京剧院青年谭派名家谭正岩诠释杨晓冬的果敢机智,形神兼备;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梅派名家张慧芳一人分饰两角,既要演姐姐金环的刚直不阿,也要演妹妹银环的温婉与成长。金环就义后,张慧芳要在短短一段音乐、一个转身间切换角色,迅速变为肝肠寸断的银环。除了唱腔、服装化妆给予的支撑,动作是否爽快、脖子要挺成什么姿态,都被张慧芳融入了角色的诠释中,两个角色的鲜明反差,成为全剧的一大看点。

  创新 多处妙笔凝练全剧“诗眼”

  守正的基础上,《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创新浸润在方方面面。在用音乐塑造人物时,银环、金环用小提琴,杨晓冬用大提琴,杨母用民二胡,一度丢掉灵魂的关敬陶则用疏离的笙。在唱腔设计朱绍玉看来,京剧创作必须与时俱进,“要不断吸收借鉴各种艺术门类、艺术形式。越是搞传统戏曲,越要跟上时代。”

  作为编剧与导演的王筱頔,以一种抽离提炼的诗意笼罩全剧。“接到《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创作任务,我脑海中的第一闪念就是设置‘芳草’的形象。”王筱頔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芳草”的引申意义是顽强不屈、绵延不尽,在剧中,它既是杨晓冬牺牲恋人的名字,也代表着所有在抗日战争时期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当金环死在敌人枪下,当杨母坠楼自尽,她们的英魂被“芳草”温柔而坚定地接引。同时,“芳草”的意象也被提炼在《野火春风斗古城》的主题曲中,反复咏叹歌颂,如诗眼般凝聚起全剧精神。

  在对舞台艺术特有手段的运用上,《野火春风斗古城》还有一处巧妙处理。“小说中,杨晓冬的形象非常丰满,文字充分且真实地把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的困难、坚韧表现出来,但他几乎没有主动的戏剧行为,所以电影的改编也把焦点集中在银环的蜕变上,加上戏曲的篇幅比较有限,这是剧本和舞台塑造的一个难点。”王筱頔解读道。为了让杨晓冬的勇气、胸襟更加具象,在全剧即将收束的高潮阶段,他凭借对关敬陶的详细了解,抓住对方最脆弱、最遗憾的瞬间,唤起了关敬陶心中一度暗淡的报国热血,以一个积极的戏剧行为立住了人物形象,这段戏也献上了一大段酣畅淋漓的演唱。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