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文 依
暑假是孩子们放松身心、探索世界的黄金时间。然而在各种压力下,有些孩子的假期却被各种补习班填满。近期上映的儿童喜剧电影《别把作文当回事儿》,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了当下作文教学存在的一个问题——孩子们被迫用“有意义的事”“好词好句”填充作文,失去了表达真实感受的勇气和机会,有些教师甚至要求孩子们按照固定模板写作。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也为我们重新思考儿童教育提供了契机。
影片中,马小花总是将写作作业留到所有作业的最后一项,数着字数一点点往上凑,甚至抄一堆驴唇不对马嘴的成语应付老师的作文题。这正是对现实中不良作文教育的表现。由此作文从“育人”工具异化为“应试”手段,孩子们的作文也变得千篇一律,空洞无物,甚至催生出家长“花大钱补课学八股文写法”的现象。
儿童教育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寓教于乐”的智慧。与其用枯燥的范文模板压迫孩子,不如带领孩子认真观察生活,获得亲身体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例如,影片中的麻老师带孩子们观察春天,获得不同的真实感受,允许孩子们赞颂春花春雨的美景,也鼓励孩子写出自己因花粉过敏的难堪。马小花最后在作文比赛中获奖的作文《转圈圈》,还原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思维,洋溢着童趣童真和发自内心的快乐、愉悦。影院里小观众的笑声和掌声证明——真正站在儿童视角的作品,才能赢得他们的共鸣。这种“自由表达”,比机械化的写作训练更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创造力。
教育的本质是点燃火焰,而非填满水桶。暑假里,与其让孩子在作文班里绞尽脑汁生编硬造,不如带他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博物馆,阅读一本好书,观看一部好电影。正如专家所言:“作文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培根筑魂。”当我们放下对分数的焦虑,让孩子从真实生活中汲取灵感,他们才能写出有温度的文字,真正享受表达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