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拍出“打拐”故事的现实纵深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拍出“打拐”故事的现实纵深

来源:人民日报2025-08-12 09:14

  胡亮宇

  热播电视剧《利剑·玫瑰》,将打拐这一题材带到观众面前。近年来,随着余华英案、张维平案等备受关注的案件连续告破,大众对这一话题的议论逐渐跳出具体案情,深入到铲除人口拐卖的社会根源层面。《利剑·玫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相较此前同类作品,在现实深度上更进一步。

  图为电视剧《利剑·玫瑰》剧照。资料图片

  电视剧大量取材真实案件,以丰富细节反映了“打拐”的复杂性。主角们在办案过程中,不仅要走访调查,追踪线索,还要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突破灰色交易、跨境跨国犯罪链条等多重阻碍。现代侦破技术的发展,如大数据分析、监控技术等,也运用到案件侦破中来。现实与虚构的交织、新旧技术手段的交错,让观众对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艰巨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即使在技术进步的今天,这一事业依然面临挑战。

  随着剧情推进,作品还在案件以外引入日常生活场景,呈现富有生机的民间打拐寻亲力量。失孤母亲章阿姨开设的团圆小馆,成了打拐网络中的一个温暖节点。小小的饭馆里,墙上贴满了寻亲启事,志愿者们来来往往聚集一堂,彼此讲述自己的故事,相互打气、分享信息,给相似经历的人们带来情感和精神上的栖息地。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志愿者组织、法律援助团体和互助机构,默默承托起那些受到伤害的家庭。可以想象,其中的苦涩、无奈和煎熬,荧屏所能呈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电视剧让这个特殊群体被看见、倾听和理解,让那些无助的情感有了停泊之处。

  作为深受观众欢迎的电视剧类型,涉案剧创作之难,难在既要表现正面角色英勇办案、伸张正义,又要避免全知全能叙事,既要从司法视角呈现侦破过程,又要能触及案件背后社会人情的复杂。在《利剑·玫瑰》中,这些由百姓自发建立的有机社会网络,成为一次次打拐行动的补充力量,为侦破犯罪提供线索,避免了司法的单一视角,也以普通人之间的相互扶持,以民间力量的协作参与,展现出国家、社会和人民在对抗犯罪时的共同努力。这种处理拓宽了观众对“打拐”这一社会议题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大众关注度和参与度,引发更有深度的思索。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拐卖犯罪打击力度,全国救助寻亲网、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等相继建立并不断完善。《利剑·玫瑰》回应了人们对社会治安的关注,聚焦拐卖犯罪背后的社会治理议题,进而引发思考“我可以为‘天下无拐’做些什么”。这也是该剧主旨所在:在与拐卖犯罪的持久斗争中,唯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堤坝,守护人们的安宁和幸福。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超重力实验装置启动核心设备

  • 湖南桑龙高速建成通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