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小切口还原悲怆史实——评《南京照相馆》的叙事得失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小切口还原悲怆史实——评《南京照相馆》的叙事得失

来源:北京日报2025-08-12 10:17

  华明玥

  “鸡鸣寺的鸡不鸣,莫愁湖的愁更愁”。电影《南京照相馆》的开篇,就是令人窒息的破城惨景,日机低空俯冲、投弹、扫射,成片的百姓倒下,压抑又紧张。一个叫苏柳昌(刘昊然饰)的年轻邮递员逃命时,因打着如中国士兵一样的绑腿,本将被当作乔装的士兵枪毙,结果他包里的一个相册,引起日军的摄影师伊藤(原岛大地饰)的注意,他误以为苏柳昌会洗照片。邮递员阿昌就这么被强留在了城里的吉祥照相馆,为伊藤服务。躲在地窖里的吉祥照相馆老板老金闻声而动,教会苏柳昌救命的技能——洗照片。在暗房里,老金一家与阿昌发现,他们冲印出了日军屠城的照片。老金的街坊、同样躲藏于此的演员林毓秀(高叶饰)的姐妹,还有军人宋存义(周游饰)的弟弟,皆被日军所屠杀。

  就在那一刻,众人眼睛里的恐惧、愤怒与撕心裂肺的悲怆,都被点燃了。这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必须做出选择:接下来,他们将只为“苟活”,还是为了“将铁一样的证据送出去”?为了逃生,阿昌请伊藤帮他搞一张离开南京的通行证。而经过日军翻译官王广海(王传君饰)的斡旋,伊藤答应给两张通行证,方便“他的朋友”阿昌和妻子(由林毓秀假扮)一同离开。谁想,伊藤早就通知了关卡上的日本兵,只要见到手持这两张特殊通行证的人,就是见过屠城照片的人,一定要灭口。

  也就是说,伊藤拿出的通行证,恰是杀戮的暗号。

  那么,躲藏在照相馆中的众人,如何拼死一搏,将这骇人听闻的屠城罪证转运出去?这就是《南京照相馆》排布的悬念。

  电影没有全景式描绘南京大屠杀,而是通过一个极小的切口,让我们走进了1937年12月南京城这个“人间炼狱”。编剧、导演巧妙运用双线穿插的叙事结构,将这段沾满血与火的历史表现出来:其中一条线索是照相馆里的老百姓艰难求生并完成送底片任务;另外一条线索就是为保全妻女性命而对日本人俯首帖耳的翻译官王广海,跟着他的眼睛,观众看到无数个残杀中国人的现场。最令人震撼的场景有两个。一个是翻译官拿着喇叭吆喝,让同胞有秩序地往秦淮河边的屠杀现场走去。当老百姓被逼到河边时,瞬间镜头一转,就是血红的微微荡漾的河水,这一无声的、令人窒息的画面,远比此起彼伏的哭嚎更震撼人心。另一个场景,就是日军的所谓“亲善拍照现场”。为了操控世界舆论,日军竟然强迫路人拍摄“日军与百姓‘亲如一家’”的伪善场面。突然,有个日本兵嫌路上的婴孩一直在哭闹,冲过去把襁褓里的小孩摔死……

  电影在塑造人物时,尽量避免了脸谱化,着力呈现角色的矛盾和挣扎。比如翻译官王广海早就看出阿昌不是照相馆的人,但他并没有告发阿昌,外人眼中的汉奸,还保留着基本的良知。再比如,林毓秀在目睹日军摔死婴儿的暴行后,捂嘴颤抖个不停。高叶演出了这名虚荣俏丽的演员从单纯惧怕到幡然醒悟的层次感。之后,她竟有勇气以穆桂英自比,准备与苏柳昌一同去送底片。

  真正令人泪目的,还是照相馆的人要分开逃亡的前夜。照相馆老板的女儿金婉仪(杨恩又饰)叹息中国之大,她还有好多地方没有去过。而老爸安慰她的方式,就是一张张放下照相用的背景幕布,让所有人一夜看遍祖国的大好河山,从北京到天津,从泰山到西湖……所有人眼睛里都含着屈辱又愤怒的泪光,他们呐喊:“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在那一刻,中国人的血性瞬间涌上心头。

  当然,电影还有瑕疵。剧情逻辑上的一些漏洞,让电影开篇时的紧张和高压氛围没能一气呵成,到了中后段,电影经不起推敲的细节不少。比如摄影师伊藤生性狡诈,他怀疑阿昌的洗照片技术另有高人指点,怎么会不派人搜查照相馆的地窖?若如此,老金一家不可能藏得住。影片的高潮部分也显得合理性不足:阿昌用南京风景照的底片掉包了屠杀照片的底片,怎么可能到最后才被伊藤发现,收回如此重要的底片时都不检查吗?要知道,《南京照相馆》的故事来自真实历史:1938年,15岁的华东照相馆学徒罗瑾秘密加印了日军大屠杀的照片。后来,罗瑾考进了当时借用毗卢寺房舍的汪伪政府警卫旅直属通讯队。他与另外一位通讯队学员吴旋先后接力,将装有照片的相册,藏于毗卢寺厕所墙缝及佛像的腹中。直到抗战胜利,这本相册才被交出,成为审判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的“京字第一号证据”。借鉴历史,电影中的主人公也可以选择加印照片,而不是采取“掉包底片”这样容易被觉察的方式。

  《南京照相馆》有一流的视觉效果,但瑕疵在于没有把情节逻辑做得天衣无缝。如果把更多的笔墨放在角色的觉醒上,让送出大屠杀证据的“接力式巧合”变得更合理,将会成为更耐得住推敲的电影。(作者为文艺评论人、媒体人)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太和论坛在京开幕

  • 一脉活水舞动古今,绘就水韵江苏新篇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