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纪录电影《山河为证》举行全球首映礼,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14年抗战历程
首页> 文娱频道 > 正文

纪录电影《山河为证》举行全球首映礼,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14年抗战历程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8-12 16:34

  8月11日,纪录电影《山河为证》全球首映礼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上千观众参加活动并观看了电影,现场反响非常热烈。这一首部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14年抗战艰辛历程的纪录电影将于8月15日全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华儿女血祭轩辕、死生契阔、奋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伟大史诗。

  《山河为证》在整合海量珍贵影像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数字修复与艺术再造相结合的方式,真实再现从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历史进程,深刻讲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长达14年的救亡图存史,反映了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生动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弘扬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白轶民在致辞中说,影片深入挖掘真实影像与史料,依托党史、军史、抗战史等领域权威学者组成的专家顾问团队来保障全片内容经得起严谨考证。同时,结合当代先进的视听艺术表现工具与手法,让凝固在历史中的画面重焕生机,赋予这段血与泪的历史以鲜活的面孔和炽热的心跳,为影片注入直击人心的强大力量。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姚永晖讲述幕后拍摄故事,主创团队以敬畏之心从海量尘封的影像资料中连点成线,2万字精心打磨的文稿、104分钟的凝练叙事,立足全景式呈现、坚守真实性原则、创新影像表达,展现了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伟大抗战精神。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党委书记、馆长李宗远激动地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这部影片的推出具有深刻意义。“这是对历史记忆的庄重守护,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回击,印证了中国战场作为东方主战场的战略价值,彰显了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担任影片解说的著名演员陈建斌虽因其他工作无法亲临首映式,但在现场播放的一段工作花絮中,让观众看到了陈建斌对《山河为证》配音工作的认真与投入。他将这份重要的使命看得无比庄严,不苟言笑、字字推敲、精雕细琢,每一个语气和情感细节都反复斟酌,只为呈现最准确和动人的表达。

  首映礼现场,影片总导演于鹏和导演韩金娜、黄跃、张宁、黎衍一起上台,分享了创作背后的艰辛与感悟。

  于鹏在解析电影最大的看点时说:“《山河为证》作为一部纪录电影,用完全真实的历史镜头来展现中国人民14年抗战,片中的每一个影像镜头都是真实发生的,都记录着我们受到的伤害,我们的悲痛,我们的愤怒和我们的反抗,最终都归于我们这个民族最真实的血性和韧性。”

  韩金娜透露,影片从创作之初就历经各种挑战,在不断地策划和不断地推翻后,最终形成了一个清晰的主线,就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中流砥柱作用的诠释。

  黄跃在谈及创作细节时,揭秘影片除涵盖常见的史料素材外,更纳入了苏联导演卡尔曼来华拍摄的珍贵影像,其中部分镜头为国内首次披露,将中国军人浴血奋战的真实战场景象,与英姿勃发的鲜活人物特写交相辉映,生动镌刻出战火里的中国人不屈的精神面貌。

记者 王金跃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蛟龙”号在北极成功完成10余次载人深潜

  • 国庆中秋假期第三天 全国铁路客流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