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七百年弦歌未绝 在当代舞台回响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七百年弦歌未绝 在当代舞台回响

来源:北京晚报2025-08-18 10:07

  王润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这 首千 古 绝 唱《天净沙·秋思》,以短短二十八个字,道尽人生况味,千百年来,触动无数灵魂。由王甦编剧、褚江川导演、王劲松主演的原创话剧《马致远》,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近日登上京演·民族文化宫大剧院舞台,将七百年前的元曲大家从泛黄的典籍中唤醒,使其成为当代剧场里有血有肉、充满矛盾与挣扎的鲜活个体。

  话剧《马致远》突破传统传记剧的线性叙事,创新采用了现实与虚构嵌套的“戏中戏”双重叙事结构,将现实主义与写意手法巧妙编织,创造出多层次的戏剧时空,让观众既能窥见元大都的市井繁华与权力交锋,也能走进马致远的精神世界。写实层面,该剧遵循历史脉络,再现了马致远从少年得志、名动京城,到宦海沉浮、理想幻灭,最终归隐京西的完整生命轨迹;写意层面则突破时空限制,采用象征性舞台语言勾勒马致远的内心风景,让观众得以窥见一个文人灵魂深处的挣扎与超越。

  剧中,马致远笔下《汉宫秋》中的昭君故事在“戏中戏”的古戏台上演,历史的悲情与现实的困境形成镜像——元帝失去昭君的痛苦折射着马致远失去艺术自由的愤懑,他对昭君气节的歌颂,实为自我风骨的期许。而伶人芙蓉秀坚持“以戏为命,于浊世中清唱”的姿态,也成为创作者对文人傲骨精神追求的具象化表达。

  编剧王甦以“人生轨迹为经线,社会图景为纬线”,编织出元代文人的生存困境。不仅马致远并非符号化的“曲状元”,而是在宦海浮沉中挣扎的立体灵魂;剧中群像同样可圈可点,各有特色:流连市井、沉迷酒色、仗势欺人的阿合马;将马致远引为知己、位高权重且深谙文化价值的金纳兰;以芙蓉秀为核心,辅以翠荷秀、紫藤儿等伶人形象的女性角色……都从不同角度折射出人性的复杂和时代的风貌。

  导演褚江川以“现实主义为骨,写意手法为魂”的创作理念,让舞台成为跨越时空的桥梁。北京门头沟的山石、永定河的流水以写意布景呈现,配合灯光的明暗变幻,既勾勒出元大都的时代质感,又暗合人物的心境起伏。几根木柱勾勒勾栏瓦舍,飘动的白纱象征滚滚江水,借鉴了中国戏曲“一桌二椅”的美学精髓;戏曲身段的借鉴、古琴与琵琶的配乐,更让元曲的韵律渗透到每一个舞台细节。灯光设计则大胆运用明暗对比与色彩变幻,划分出宫廷的压抑昏黄、山野的清澈青绿、创作时的弧光聚焦等不同心理空间。剧中还保留了许多元曲的原声演绎,伴着弦管声声,让人能够真切感受到元曲“文情相生”的独特魅力。

  王劲松饰演的马致远张力十足,既有中国传统文人风骨,面对权贵骄横,敢于挺直腰杆,不肯折损气节;又有普通人的情感,知己远走时,他会黯然神伤;见着人间真情时,眼角也会泛起泪光。为救戏坊伶人翠荷秀,他不得不放下身段,向燕王献诗求情,曾经视攀附权贵为耻的他,在生命与气节之间,做出艰难抉择,也让人看到复杂饱满的人物形象。

  作为一部原创新作,《马致远》仍有提升和完善空间。在剧情节奏的把控上,个别部分还可以更加紧凑;在人物性格设置和表现手法上,也应尽量规避同质化,避免陷入套路窠臼。希望整个作品更加深入挖掘历史人物的独特性和立意深度,使其在当代舞台上具有更加不可替代的魅力与价值,让中国文人精神深处追求自由表达的永恒微光,如同七百年弦歌未绝的断肠人孤吟,穿越时空,以新的姿态激发更多当代人的精神共鸣和心灵共振。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