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生万物》的沃土还孕育了什么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生万物》的沃土还孕育了什么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5-08-29 10:54

  ◎许莹

  近日,热播电视剧《生万物》收官。该剧借地主女儿宁绣绣被父亲弃救,嫁给庄稼汉封大脚、与父亲抗争又和解的故事,呈现了人与土地生死相依的情感。最终,在共产党的指引下,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美好愿景。“生万物”的大地上,除了有“万物生”的华彩生命乐章外,还孕育了什么呢?

  人情味和麦子香借鲁剧飘向更远的地方

  鲁剧,不仅是国产电视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观众借以认识山东的重要方式。狭义来讲,鲁剧特指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创作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作品。广义来讲,当我们以更加广阔的视角和更加综合的思维来观察、探析山东影视的前沿发展动向时会发现,鲁剧已然跳脱出单一的制作主体,通过讲述山东大地上的感人故事,成为齐鲁文化的有力载体。作为“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吉林省文化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由中央电视台、爱奇艺出品的电视剧《生万物》,改编自山东作家赵德发曾荣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该剧以鲁南农村土地变迁为背景,时间跨度从1926年至1944年,讲述了宁、封、费三个家族两代人的兴衰史。

  从方言腔调到民俗仪轨,从建筑样式到生活器物,该剧以点滴细节展现了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的地域风貌。“扎觅汉”“俺知不道”“拉呱”“紧巴”“打庄户”“年下”……鲁南方言让角色从土地中自然“长出”、更接地气,而普通话打底又照顾到了全国更多不同地域观众的观剧习惯与文化背景。剧中还详尽呈现了诸多当地民俗,如婚丧嫁娶等重要仪式化场景,“试春气”“打春牛”“踅谷仓”等农耕生产民俗,立春咬春、芒种祭拜、秋分收粮、冬至数九等节气习俗,共同勾勒出一幅有滋有味的齐鲁大地风情画。石头垒砌的院墙、稻草铺就的屋顶、蜿蜒的石板路,以及拉风箱取暖的大通炕、蓝色碎花布作墙围子、房檐挂满玉米辣椒等细节,都准确呈现了彼时鲁南乡村的典型风貌。

  鲁剧的创作和发展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的《今夜有暴风雪》《高山下的花环》《武松》,还是此后的《大法官》《大染坊》《闯关东》《父母爱情》《北平无战事》《红高粱》《老农民》《伪装者》《琅琊榜》等,儒家文化中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成为鲁剧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和鲜明文化底色。

  电视剧《生万物》也不例外: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天牛庙村村民之间互相接济,救人于危难;封大脚救下被马子(土匪)掳走的绣绣,却从未想过乘人之危,而是给予她真正的爱与尊重;绣绣为了保护鸡公岭救下自己的恩人,不惜以贞洁名声为代价独自忍辱负重;马子意欲屠村,村民们烧水运石齐心抵御;宁苏苏三番五次在危难之际对嫂子不离不弃;善良的村妇大脚娘不仅在生活中调节着儿媳绣绣和丈夫封二之间的矛盾,也识大体明事理,帮村里人化解了许多问题;饿死也不吃“老驴子”的郭龟腰……

  这些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性善念、基于深厚家庭伦理价值体系的行为选择,又最终成就了民族大义的壮举,为宏观政治话语转化为切身文化认同提供了扎实的内在情感逻辑——铮铮傲骨站着被汉奸“腻味”刀刺的村长、村民们策划“天火烧麦子”以及最后封大脚点燃自家麦田阻挡抢粮日寇、弟弟“没味”大义灭亲交出汉奸哥哥等,无不印刻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家国一体”的精神印记。

  “老戏新唱”农村年代剧也能强势破圈

  在碎片化时代,36集农村题材剧《生万物》的“破圈”传播为长剧集创作长了志气。根据酷云数据,该剧不仅央视收视峰值破4.09%,创2025年央八最高纪录,更在爱奇艺网络平台开播65小时就热度破万,峰值达10761,位列平台历史总榜第二。这样的播出成绩不容小觑,说是年度现象剧也不足为过。

  《生万物》做对了什么?要知道,该剧改编的原作《缱绻与决绝》是作家赵德发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长篇乡土小说,也是其创作的“农民三部曲”之一,小说从1996年完稿至今已近30年。如何激活这一传统文本,拉近当代年轻观众与近一个世纪前的故事之间的距离,是摆在创作者面前的棘手难题。

  剧集在感官上呈现出有别于传统意义农村题材剧的新面目,运用到了许多当下网生代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创作手法。比如善用对比蒙太奇,一面是绣绣刚要和封大脚过上踏实日子,一面是母亲的溘然长逝;一面是妹妹宁苏苏替嫁在费家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一面是地主家的大小姐绣绣来到封家过上苦日子……剧中对苦乐、生死、贫富的对比有很多,而对比蒙太奇的使用,进一步强化了创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突出了人物命运走向的反差。

  再如该剧对过场戏进行了大篇幅的省略,用强情节撬动人物关系,用一幕接一幕的重场场景提升受众黏性,颇有微短剧创作手法所追求的“爽感”意味:比如宁学祥宁舍女儿不舍地的决定直接改变了一家人的关系、造成了三家人的悲剧;再如银子怀了宁学祥的孩子由此开启了二人家庭地位、话语权的翻转。这些剧情的展现与推进都快速迅猛,没有拖泥带水。

  而剧集也给观众打造了很多强记忆点。比如,若干组不同的结婚场景形成对比:宁苏苏的替嫁令观众时时揪心、大脚兜兜转转后明媒正娶宁绣绣时的撼天动地、宁学祥不办酒席低调迎娶银子让人唏嘘。再如哭棺、宁绣绣与露露两人明媚而敞亮的“斗酒”、马子屠村时邻村村民挖围子左右为难等等。这些“名场面”不仅强化了情感共鸣,也成为互联网时代民众自发跨媒介传播的超级符号。

  现代观众的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喜剧元素在不断细分、跨界的剧集市场中,依旧是一味行之有效的调料。创作者以“轻喜剧”手法入戏,封二与宁学祥两个“活爹”的争地斗法以及宁绣绣加入封家后,因刷牙、洗澡等生活习惯差异所带来的轻喜剧情节,同样调亮了该剧的色彩。

  “土生万物由来远”土地与女性力量的同构

  对联“土生万物由来远,地载群伦自古尊”,本是作家赵德发生活中所见写入小说中的题记。电视剧取“生万物”三字为名,集中突出了土地孕育生命的核心意象。在封二人生中回光返照的最后瞬间,一大段对土地的深情独白,道出了千百年来农民与土地之间的情感:“世上七十二行,咱是打庄户的,打庄户是干啥的,就是种地。老辈们常说,十年学个探花,十年学不精庄稼,田是根,地是本,打庄户的第一条,就是要,敬着地。”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传统农耕社会中,土地常常被赋予女性的象征意义。剧中,土地叙事与女性生育叙事是同等重要的两条线。该剧不仅塑造了大脚娘、绣绣妈等理解和包容他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撑起一个家族的传统女性形象,也刻画了封建思想残害下的牺牲品费左氏,她把让费家唯一的男丁传宗接代作为她人生唯一的事业,最终投毒杀死了苏苏、郭龟腰和自己。同时,该剧也加入了当代观众更加喜闻乐见、具有抗争精神与觉醒意识的女性,比如“能把日子过出花”的绣绣,当她从马子窝回来认识到自己比不过父亲看重的几亩地,她便与父亲抗争,做出“不会踏入宁家一步、不吃宁家一粒米、俺宁绣绣没有爹”的决绝姿态;当她感受到费文典的犹疑与徘徊,她选择放手,并开始向真正对她好的大脚大胆靠近,“先婚后爱”让两个善良的人的心真正走到了一起;她认定了一个人便对其抱有最高的信任,当遇到穷追不舍的情敌露露时,她也能凭借智慧轻松应对,而非上演“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留人戏码,在人性、婚姻、爱情等多方斡旋中找到了爱的主体与底气。

  村口的天牛石不语,只是看着这土地上来来往往、生生不息的人们,日复一日地辛劳耕作、休养生息;绣绣买下的独角牛勤勤恳恳,一如这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默默开垦着自己命运的一方土地。

  是的,除了“万物生”,《生万物》所孕育的,还有今日之鲁剧、农村题材剧与女性表达的新生机。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画好“同心圆”,汇聚发展“向心力”

  • 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闭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保险作为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政策工具,如何更好守护农民“钱袋子”?
2025-10-20 09:55
安徽师范大学校长熊宇杰教授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科研团队,成功创制出亚纳米级高熵合金,这一方法具备广泛普适性,可制备包含多达十种金属元素的高熵合金。
2025-10-20 09:51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064亿元,同比增长3.1%。
2025-10-20 09:4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国强教授团队17日在《科学》杂志发表一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了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
2025-10-20 09:43
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人才队伍。
2025-10-20 09:41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