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基因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基因

来源:人民日报2025-09-11 09:09

  朱恒夫

  振兴戏曲,需要向经典剧目学习,借鉴经典剧目的创演、传播经验。

  一部中国戏曲发展史,主要是由若干部经典作品构成的。倘若没有南戏的“荆刘拜杀”《琵琶记》,没有元杂剧的《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墙头马上》《倩女离魂》《赵氏孤儿》等,没有明清传奇的《鸣凤记》、“临川四梦”及《玉簪记》《长生殿》《桃花扇》《雷峰塔》等,没有乾隆之后地方花部的《柳荫记》《秦香莲》《清风亭》《红鬃烈马》《狸猫换太子》等,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将相和》《群英会》《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五女拜寿》等,我们还会因我们这个民族创造了这个戏剧形式而骄傲、自豪吗?

  那么,什么才算得上戏曲的经典剧目呢?笔者以为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能跨越时空。经历的时间越长、传播的空间越广,经典性便越强。二是为多剧种移植、改编。地方戏因其方言、俚歌俗曲的原因,多数局限于一个区域,如果为许多剧种改编,其受众范围无疑会扩大。三是能与时俱进。它会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不同时代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而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改变,青春常驻,历久弥新。

  传承经典剧目的意义很大。

  能向人们形象地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戏曲剧目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戏曲包含着民族的文学、音乐、表演、服装、建筑、武术等,所以,演出经典剧目,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表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能忠实地传承戏曲艺术。戏曲在其发展过程中,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偶尔会出现偏离正确道路的现象,比如当下出现的一些话剧式戏曲、音乐剧式戏曲、影视剧式戏曲或无法名状的戏曲,以致戏曲伤了筋,折了骨,丢了魂。而经典剧目是严格按照戏曲艺术的创演规律打造的,具有较为完整、鲜明的戏曲美学特征,可以说蕴涵着戏曲艺术纯正的基因,传承了它们,就能保证戏曲不会“变种”。传承经典的过程中,也能培养出掌握真正戏曲技艺的编剧、演员、作曲、导演、舞美和理论工作者,让戏曲业界吸收其艺术的营养,借鉴其经验,创演出新的高峰剧目。

  那么,如何传承经典剧目?

  传承经典,不是让戏曲界“老戏老演,老演老戏”,根本目的是在展演经典剧目的同时,以它们为起点,创演出新的优秀剧目,所以新编历史剧、创演现代戏的工作不应受到影响,而应以更高的质量发展。

  同时,站在广大观众的立场上对经典剧目进行考量。切合时代精神与当代观众审美趣味的剧目,应优先传承;与时代精神和当代观众审美趣味有一定距离的,要探索合适的方法,让“古树开放出新花”。

  而且,要敬畏经典,不能将经典剧目的内容仅作为素材,恣意地重新打造。其原则是故事的情节架构、人物形象特征、剧旨要义不能变。但可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将其心理的变化细致地摹写出来,甚至可以补充客观存在但被原作者忽视或遮蔽了的人物与情节,如豫剧根据《赵氏孤儿》改编而成的《程婴救孤》就增添了程婴妻子这一人物,并重笔描写她在丈夫以亲生儿子之死换取赵氏孤儿活命时的极度痛苦。

  借助新媒体技术表现与传播经典剧目也非常必要。在恪守戏曲美学原则的前提下,利用数智技术营造场景、革新曲调、突出人物形象、增浓气氛等,使经典剧目更好看、更好听。珍惜经典剧目这些宝贵的民族艺术遗产,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推动戏曲事业的发展。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艺术学部部长)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准格尔旗:盐碱地变生态观光园

  • 重庆黔江:小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秋景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2025年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5日至9日在德国柏林举行,共吸引全球约1900家展商参展。
2025-09-09 10:01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2025-09-08 09:4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5-09-08 09:4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08 09:38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09-08 09:33
7日0时3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8 09:32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