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闫少非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近期,人文历史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在湖南卫视等平台热播,取得良好的播出成绩和社会反响。
这部纪录片以6集篇幅,通过故事化、剧情化方式,生动展现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艰辛历程。他在国土沦丧的危局中,深谋远虑,力排众议,以老骥伏枥、运筹帷幄的谋略,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战术,带领将士浴血奋战,击败入侵新疆的敌人,收复新疆大片国土。而后他亲自督战,收复伊犁,力主推动新疆、台湾建省,以生命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这部纪录片通过一系列历史事件及细节刻画,多角度真实再现了左宗棠一心报国、鞠躬尽瘁的家国情怀。片中还刻画了刘锦棠、刘典等一批青年才俊形象,展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一致、命运与共,将深植于中华民族骨血中的家国大义、民族气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修复后的新疆哈密老城清代粮仓。哈密左宗棠文化研究院供图
该片在创作上也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主创团队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在长达3年的创作过程中,广泛搜集大量史料,听取多方专家意见,在撰稿上用功着力,文本语言简洁凝练,饱含真情,尽显沧桑厚重之感。片中穿插呈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奏折原件等,增强了历史纵深感和真实感。加上AIGC新技术的加持赋能,弥补实拍不足,使该片具有电影一般的质感和超高清画质。
这部作品在拍摄制作模式和艺术风格上也不同以往。主创团队深入甘肃、新疆多地实景拍摄,茫茫苍原、雄浑辽阔的西北边塞景象,营造出强烈的代入感,让观众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片中还采用了大量情景化表演,50多位演员有形无声的演绎让一众历史人物更加鲜活生动,特别是左宗棠、刘锦棠等主要人物的扮演者,高度贴合角色形象,让观众印象深刻并产生强烈情感共鸣。
当代文艺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观众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得益于主创团队的精心打磨和各方的指导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在深入挖掘历史人物的基础上,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当代人铭记历史、砥砺奋进,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感,尤其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这部作品启示当下的纪录片创作者,在历史题材作品创作中,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每一个镜头、每一段叙事,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从而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让观众切实体会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看到爱国主义的感人力量,以高扬的民族精神激励当代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要坚持守正创新,在创作中不断开掘各类题材,提高艺术表达能力,更要通过新技术赋能创作,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推出高品质的视听佳作,充分发挥纪录片国家相册的重要作用,讲好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动人故事。
(作者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