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为了台上一分钟“摔”出非遗奇遇记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为了台上一分钟“摔”出非遗奇遇记

来源:文汇报2025-09-18 09:46

  ■记者 王筱丽

  在身上绑好带子、给双手套上T形“假足”、再头朝下弓背驮起厚重的服饰,整个世界仿佛瞬间颠倒了过来……这几天为了舞台剧《清明上河图密码》,00后演员张希越又练起了不为人熟知的非遗项目——二鬼摔跤。明天,《清明上河图密码》将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开演,剧中除了各有风姿的北宋八子和惊才绝艳的探案三人外,导演王骏晔还特别选取了三项非遗——二鬼摔跤、竿傀儡戏、鲤鱼灯作为幕间的段落表演,增添别致的亮点。

  “这是我第一次在表演的过程中就听到掌声。”在上话排练厅,一身潮服的张希越告诉记者。虽然个头182厘米的他要躲在漆黑狭小的空间内又蹬又摔,但他觉得学会古老的二鬼摔跤是一件特别“酷”的事。在台上,二鬼摔跤的表演仅占一分钟,但也正是这一分钟,张希越与这门技艺结下了缘分。今年初,他前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与“线上老师”见面,并亲身感受了一把当地的社火。随着巡演,《清明上河图密码》把二鬼摔跤演进了全国各地的剧场,“让这项非遗多亮相一次,我心里的快乐和使命感就多一分。”张希越说。

  “大海捞针”找老师

  作为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二鬼摔跤是传统的民俗娱乐方式。由一位演员背驮着二套傀儡摔跤道具,通过腿、背、臂等综合协调动作,呈现两个“鬼”摔跤的场面。《清明上河图密码》正是巧妙利用“二鬼”之间相互抵抗、搏斗的表演属性,来演绎剧中人物郎繁和章美的冲突。“起初我提出二鬼摔跤,大家都觉得我疯了,认为这跟作品本身没有什么关系。”王骏晔说,“后来在我解释后,剧组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恰当的形式,既新颖又好玩。”

  不过,表演二鬼摔跤不止“好玩”这么简单,“谁来演”是首要的问题。和不少人一样,张希越也是头一次听说这项非遗。“我应该不太行”,这是他上网查完资料后的第一反应。但抱着多站在舞台上的心情,张希越向导演毛遂自荐,“我来试试吧”。

  二鬼摔跤小众难学,“找谁学”很快成了第二道难关。找老师的过程像“大海捞针”。江浙沪没人做这行,抖音上搜出来的全是民间老艺人在村里宴会、酒楼开业时的表演片段,要么是模糊的远景,要么根本联系不上表演者。张希越甚至一度在售卖二鬼摔跤道具的线上店铺求助,但对方发来的视频不太行。有一天,他在浏览社交平台时,意外刷到了一条程龙和赵强表演二鬼摔跤的视频,两人从小师承当地的老艺人,学习这门技艺。就这样,两位95后山西青年成了张希越的“师父”。

  一开始,教学通过线上视频进行,师父上一节课,张希越练三天还课。要演出二鬼的“活人感”绝不是靠蛮力,双臂得模拟假腿的受力感,真腿要跟假腿配合着动,上半身的浮动也要跟上节奏。15天后,张希越学会了基础的脚法,开始和老师一起商量编排“节目”,填满舞台上的一分钟。下马、交叉步、旋子、翻身上马……最后,近20个动作在剧中呈现,3秒一换让观众目不暇接。张希越的手指一度因为撑着T字杆太久而破皮出血。“越是这样,手指夹得越紧,伤口越深。”他对记者说,“但在舞台上肾上腺素飙升,也不觉得疼了。”二鬼摔跤的表演过程中,演员的头要始终朝下。张希越不仅要克服充血感,也要在几乎看不见舞台的情况下完成进场、表演、退场。

  “又累又脏”也不舍得放弃

  随着不断地练习和演出,“去山西亲眼看一看”的想法在张希越心里扎了根。今年春节期间的一天,他从上海乘飞机前往太原,随后乘车2小时抵达了老师所在的太谷。过去在这里,30岁左右的男性几乎人人都会些二鬼摔跤的基础招式,如今的太谷还在坚持这项古老技艺的人两只手数得过来。

  春节中的社火,可以说是二鬼摔跤可以登场的唯一机会。不比在剧场的演出条件,在社火表演二鬼摔跤是“又累又脏”的辛苦活,演员在马路上翻、滚、踢。年初的太谷气温接近零下十摄氏度,即使是穿了好几条裤子,社火结束后程龙的腿上还是摔出了触目惊心的淤青和伤痕。张希越曾问程龙为什么坚持干这行,他回答——“可能就是一点点荣誉感吧”。每年社火表演,总会有一群人跟在程龙后面鼓掌叫好,让他再“摔一个”,“他们的笑容能给人带来很大的治愈”。

  从山西回来后,张希越和程龙还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最近的聊天里,“龙哥”还提醒徒弟表演的时候要戴上护膝。《清明上河图密码》新一轮开演在即,张希越有个小小愿望——能背着二鬼摔跤的架子,和观众谢一次幕。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