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电影《731》看历史叙事的当代责任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从电影《731》看历史叙事的当代责任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5-10-10 10:23

  ◎刘畅

  电影《731》选择在“918”这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全球上映,这本身就是一段无声的序言:不仅承载着对民族伤痛的铭记,更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苦难置于世界反法西斯的宏大叙事中,昭示着对和平的共同守望。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影片在这一重大历史节点与观众见面,使其超越了一般商业娱乐产品的属性,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孙承健所言:“反法西斯斗争绝不仅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共同的责任。”《731》正是以影像话语为时代回响,将历史的警示化为一份当代宣言,一种践行这份“共同责任”的当代表达。

  从被动的苦难再现 到主动的艺术创作

  反法西斯题材是颇能引发全球情感共鸣的重要影视题材之一,其关键在于“怎么拍”,如何在维护和平,维护人类共同体命运与利益的话语中,寻找到一种对话与交流的机制,并将这种机制落实在具体的叙事情节与具象的视听表达上。

  可贵的是,《731》并未止步于对暴行的被动呈现,而是在主动的艺术创作层面,对人性与情感做了深入挖掘。王志文饰演的杜存山,以“装疯卖傻”的隐忍求得生机,却在日本人试图用编号消解其“人”的属性时,毅然选择捍卫自己的姓名与尊严,哪怕直面生死。

  这一情节极具象征意义:日军赋予“编号”的本质,实际上是将人异化为冰冷的实验品;而杜存山对“姓名”的坚守,则是对“人”的尊严最顽强的捍卫。影片正是通过这样的主动叙事,让苦难背后的人性力量浮出水面。更深刻的是,这一情节的设计还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以731部队为代表的法西斯与军国主义,其罪行远不止于对人的肉体摧残,更在于试图从精神与心灵层面摧毁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核。

  《731》中诸如“樱花烙印”的深刻隐喻,正是对这种隐形侵蚀的强力回应。它昭示着,唯有铭记精神被摧残的痛楚,才能筑牢文明与尊严的防线,这正是影片践行“共同责任”的深层内核。

  从“艺术真实” 到“历史本质”的深耕

  历史题材创作的精髓在于把握“艺术真实”与“历史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深究:731部队受害者“马路大”的居住饮食条件异常洁净,这与实验区的血腥残忍形成强烈反差,构成了巨大的叙事张力。这一看似违背常理的“优待”细节,绝非简单的艺术虚构,而是根植于对特定历史逻辑的深刻洞察。正如文化人类学者针对日本军国主义及其文化根源进行深入剖析后所指出的:一种将雅致内敛与冷血残暴推向极致并统一于“耻感文化”的矛盾体。

  人们常说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珍爱和平的前提,恰是铭记真实的历史。唯有尊重史实,才能警钟长鸣。影片《731》的创作便是在这一观念的驱动下进行的一种创作实践。主创团队不仅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与实物证据,还特别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考据史料,并邀请馆长金成民先生担任历史顾问,以确保其创作的严谨性。

  正是基于这种以尊重史实为前提的创作观念,使得影片的整体叙事与视觉塑造,在“还原”历史真实的同时,亦表现出一种克制且富有张力的艺术特质——这种克制本身,就是对历史苦难最有力的表达。

  从筑牢历史记忆 到传承抗战精神

  如何让青年一代真正读懂历史背后的深层逻辑,让沉重的历史“入脑入心”,正是当下文艺作品需要深耕的课题。在此意义上,影片《731》的上映,无异于为当代社会提供了一堂沉浸式的“历史思政课”。它超越了一般性的史实陈列,通过极具张力的艺术表达,用历史真相、民族气节与人性拷问,直击观众的心灵,从而在价值多元的时代,为筑牢历史记忆、传承抗战精神提供了强大的影像支点。

  如果说,历史考据是筑牢创作根基的“磐石”,艺术表达是激活历史记忆的“密钥”,那么揭示历史真实、传承抗战精神则是此类题材创作的“灵魂”。《731》通过对历史细节严谨的态度和考据式的还原,对人性与文化根源的深刻剖析,将抽象的历史真实转化为具象的精神坐标。

  纵观历史,731部队惨绝人寰的暴行,绝非孤立的历史事件,这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军国主义的罪恶与人性之殇。影片中“马路大”的遭遇所承载的,也不仅是个体的苦难,更是中华民族在危亡之际所承受的集体创伤。影片让观众体悟到:唯有自强不息、宁死不屈,方能守护和平、彰显正义。当观众在影像中见证苦难与抗争,对“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理解,便不再是空洞口号,而是源于灵魂共振的深刻认同。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哈尔滨湿地秋韵美

  • 十五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即,高清大图看圣火装备细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