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歌是音乐与词的结合,简单说,就是把要说的话有腔有调有节奏地“唱”出来。歌曲永远是唱给另一个等待回应的心灵听的,就是“我对你唱”。因此,歌曲是一种对话的艺术,是人类感情的连接和交流。
有时候,这个听者成了自己,自吟自唱,其实是与岁月中无数个不同的自己对话。可能是奔跑的少年,疲惫烦恼的中年,或是将垂垂老去的自己。生活的每一种感受,似乎都可以用一首歌来表达。
这个感悟,部分来自我多年研究歌词的体会。不过生活本身更证实了这一点。
前不久,毕业了40年的同学们聚会,岁月改变了昔日容颜,似曾相识,又觉陌生。最后还是歌曲扫除了岁月带来的疏离感,把心又聚在一起。音乐响起,所有人都不自觉地跟着节拍唱起来:“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心儿是年轻的太阳,真诚也活泼……”不记得这首歌的作者是谁、原唱是谁,此刻它就是我们的歌。歌中有我们想说的,让我们回到少年时光。
有的歌词很大众、很平常,却很动人。著名词作家乔羽有一个精妙的比喻,他说歌词“是寻常人家一日不可或缺的家常饭、粗布衣,或者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乔羽说得好,歌词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它活在我们的口头,记录着生活的美好。
我们从小就背了很多诗词,不仅因为诗经乐府、唐诗宋词是文化瑰宝,还因为它们记录了中国文化的步步足印。实际上这些诗词在原先写出来时,很多是作为歌词用的。只是条件限制,当时的歌谱记录不发达,但词句让我们永远记得绵延不绝的中国文化。
生活像一首歌,这不只是比喻,我们就生活在歌中。多年前,被作家三毛感动了,不只是她的小说,更是她的一张音乐专辑。15首歌,每一首都记录了她与爱人生命的一个个时刻。还有电影《灵魂歌者》,是讲述歌手雷·查尔斯传奇一生的,其中有一段以歌吵架的场景,实在令人忍俊不禁。每个普通人的生活,每一程也都有一首歌,只是没有记下而已。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有多少人在这种传奇中识得初恋的滋味?“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呀飞却飞也飞不高”,又有多少人为不如意的境遇而倔强?“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这是回不去的故乡。还有“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每一首歌就像我们向生活敞开的每一个面向,它是我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拥抱生活的一种姿势。
10多年前,我在所任职的高校开了一门“歌词创作与鉴赏”的课,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报不上名的学生说,这是一门投他们所好的课。几次课下来,我才明白此话含义。我对学生的要求不高,课程结束后,每人给自己喜欢的旋律填一首歌词,再交上一篇赏析性的小论文。最后两次课上,学生可以自愿表演他们的创作。没想到要上台的学生太多,有单独朗诵的,有配乐演唱的,有抱着吉他表演的,甚至有组合成乐队高歌的。
有个男生事先找到我,说无论如何一定要让他表演,因为他写的这首歌词是他的处女作,很用心,想在课堂上借此对他暗恋的女孩表白。我记不得他写了什么,也不知道那个女孩是否接受了他的表白,但全场热烈的掌声让男孩激动不已的情景,我至今难忘。我想,那一刻,歌词里安放了他多少不安与期盼啊!
歌词是生活的酸甜苦辣,是记忆、畅想,是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情感连接。歌词可以成为一种治愈、一种归属,让我们充盈、健康。(陆正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