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李 贞
“平时工作挺忙挺累的,休息时能在剧场里开心地笑一个小时,对我来说是特别好的解压方式。”北京市朝阳区居民陈遥告诉记者,她现在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就是到小剧场看脱口秀演出。
虎鲸文娱发布的《2025国庆假期文娱消费报告》显示,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演出市场热度攀升,其中以脱口秀、话剧等为代表的剧场类演出票房同比增长16.8%。
近年来,脱口秀这一新大众文艺形式日渐风靡,促进了线下演出市场的繁荣,为百姓的文化消费提供了新选择。
观众在剧场内观看脱口秀演出。(资料图片)
线下演出吸引力不断增强
“现在能看脱口秀演出的地方越来越多了,行业中成熟的演员也增加了。”陈遥说,今年以来,她明显感到脱口秀演出市场日渐繁荣。“我常去的几个脱口秀剧场,周末的演出几乎场场爆满。一些我很喜欢的脱口秀演员的专场演出,开票后几秒钟就售罄。”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脱口秀由于在专业剧场演出场次激增,带动整体票房显著增长。脱口秀演出场次同比增长54.1%,票房同比增长134.9%,已成为剧场类演出第二大品类。
灯塔专业版联合大麦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个人脱口秀专场巡演已累计超千场,超60万观众观演。单场500人以上的脱口秀演出达650余场,同比增长超过8倍。
脱口秀对年轻观众群体具有较高吸引力。数据显示,30岁以下观众购票占比超过52%。并且,观看脱口秀演出的观众中,单人观演的占比显著高于行业均值,达到74.6%。
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研究员孙佳山认为,脱口秀这一表演形式契合许多年轻观众的需求。“在表演内容上,脱口秀往往聚焦当代青年所面临的种种现实情境,做出生动、凝练的表达,并且有较强的情绪导向。这很容易让年轻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线下舞台,脱口秀演出形式灵活、时长合适,相较其他演出,票价可选择的范围大,符合年轻群体的消费水平。”
“做为新兴的一种演出业态,脱口秀对大众情绪的释放、社会心理的调节具有独特价值。”在孙佳山看来,几年前,脱口秀以青年亚文化姿态出现,在经过综艺节目和短视频等形式的线上广泛传播后,今天已拥有了海量的固定观众群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主流文化影响。“这对行业当前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充分的行业自律意识是脱口秀长期发展的基石。脱口秀从业者的创作必须尊重社会公序良俗,具有明确的健康的价值观,这样才能推动整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地域化风格促进文旅消费
随着观众人数的增加,脱口秀演出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扩展到更多地区,为各地文旅消费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在湖南长沙的笑嘛剧场,经常能看到拉着行李箱前来观看演出的外地观众。体验“湘味”脱口秀,已成为不少年轻游客到长沙旅游“必打卡”的项目之一。
“我们一直坚持做地域化的脱口秀,培养具有湖湘文化风格的脱口秀演员。”笑嘛脱口秀主理人李伟胜表示,“我们希望演员身上带着长沙特点,比如可以用‘塑料普通话’的口音,可以讲湖南的‘地域梗’。这样,演员们即使去外地演出,别人一听就能知道他是来自长沙的,形成一个‘长沙演员挺有意思,这个城市我也想去看一看’的联动效应。”
据介绍,笑嘛剧场一年约有500多场演出。观众在观演前后产生的餐饮、购物等消费,促进了周边店铺的营收增加。
在贵州贵阳,一批风格各异的脱口秀俱乐部相继涌现。“贵阳话版脱口秀”在短视频平台出圈后,也带动线下演出爆满。在四川成都,COMEDY BOXX喜剧空间吸引了过载喜剧、后仰喜剧等本地脱口秀俱乐部入驻,为喜欢喜剧演艺文化的市民提供了一个社交聚集地。
“如今,脱口秀产业多点开花,越来越多城市有了专门的脱口秀剧场,演出内容的制作更加精细化,带动了很多线上脱口秀观众走进线下观看演出,促成了脱口秀产业的正向循环。”孙佳山说。
要在线下演出市场长期立足,脱口秀的发展方向必然走向人才专业化、服务精品化以及品牌规模化运营。
除了坚守小剧场演出,如今还有不少脱口秀专场演出走进了千人剧场。这更需要运营方在场地、舞美等方面,提供标准化支撑。
大麦Mailive相关负责人认为,不同于小剧场演出的灵活机动,脱口秀专场巡演面临更多跨城调度、舞美搭建、观众服务等挑战,专业的运营平台,可以通过标准化流程提供可复制的服务模块。“脱口秀演员专注内容创作,运营团队提供运营服务,可以实现专业有效的分工。这也是演唱会、戏剧等已较为成熟的线下演出形式探索出的经验。运营平台的标准化服务,有助于推动脱口秀演出行业快速进入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